登录
浙江首例试管婴儿30周岁了!如今她也当上了妈妈
yizhen风
25-11-04 07:36 绍兴
楼主
当第一声啼哭穿过30年的时光,曾经借助辅助生殖技术(ART)诞生的“试管婴儿”们,如今已成长为少年、青年,甚至带着自己的下一代重返“生命起点”。

11月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下称“浙大妇院”)举办“ART宝宝回娘家”30周年纪念活动,30组代表家庭的40余位ART宝宝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辅助生殖技术为万千家庭点亮希望的温暖历程。

首例“礼物婴儿”来到现场

如今她也当了妈妈

20世纪80年代,浙大妇院组建了生殖内分泌科,并成为全浙江省最早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医院。

1995年,浙江首例“礼物婴儿”在浙大妇院诞生,为浙江省辅助生殖技术带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之所以叫“礼物婴儿”,是因为采用的技术“配子输卵管移植”的英文首字母连写刚好是“礼物”的英文“GIFT”,取其美好的寓意。

“礼物婴儿”小雅也来到了现场,如今30岁的她已经当了妈妈,宝宝已经2岁多,非常活泼可爱。

截至目前,医院已成功助孕70000多名ART宝宝。技术水平稳居全国前列,更牵头成立浙江省生育力保存联盟,为肿瘤患者等特殊群体留存生育希望。

“30年前,我们面对的是‘求子无门’的家庭期盼;30年后,我们要回应的是‘优生优育’的生命质量需求。”浙大妇院院长张丹表示,如今,辅助生殖已从“解决生育难题”升级为“从生命源头促进新生儿健康、源头防控成年期疾病”,技术的进步始终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频。

30组试管婴儿家庭齐聚一堂

亲子互动里展现生命传承

在孩子们的才艺表演、趣味亲子游戏的欢声笑语里,曾经的“试管宝宝”们用成长故事,诠释着技术背后的生命温度。

“我的大宝是2020年在这里出生的,现在已经上幼儿园大班啦!”33岁的沐沐(化名)和丈夫一起带着5岁的儿子“回娘家”。

2017年,当时26岁的沐沐刚结婚不久,有一个月例假迟迟不来,本以为自己怀上宝宝了,可到医院检查,却发现自己没来例假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怀孕,而是已经卵巢早衰。

得知结果后,她和丈夫在浙大妇院生殖内分泌科胡燕军主任医师的帮助下,做了试管婴儿,顺利取得3枚胚胎,最终在2019年成功移植,顺利怀孕。“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多亏了胡主任的帮助,才让我们得偿所愿!”

如今,沐沐再次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怀上了二胎宝宝,“已经怀孕4个多月了,期待几个月后和二宝见面!”

技术迭代

让“生育希望”更有质量

“年龄年龄还是年龄!”活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带来《生育力保护,从了解开始,从行动做起》的分享。

她以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讲解从生育力的定义到生育力保护所面临的挑战,提升大众关注生命早期事件意识,“生育力到了一定年龄会下降很快,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也会提高,不是单纯靠医学技术能弥补的,还是提倡大家在生育力最佳的时候生宝宝”。

主题活动区里,生殖科专家为备孕家庭提供一对一咨询,正念减压课程帮助育龄女性缓解生育焦虑。医生为“ART宝宝”进行生长发育评估,现场演示孕期舒缓推拿。

而在“好孕科普”板块,专家们用通俗的语言拆解备孕焦虑:“不是所有孕妈妈都需要‘大补’,孕前营养的核心是‘均衡适配’。”《“揭秘”胚胎实验室》环节中,通过动画演示,展示了胚胎培养、基因检测的全流程,原本神秘的“生命孵化舱”,在透明化解读中变得亲切可感。

张丹院长表示,30周年不仅是成果的总结,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接下来我们将聚焦‘生育力保存+AI辅助生殖+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的全链条体系,既要帮助更多家庭实现‘生得出’,更要助力每个孩子‘长得好’。”

http://m.shaoxing.com.cn/p/3382901.html



0.5元
回复 
正序看 倒序看 收藏它 发新帖
你个老六
2025-11-04 08:51 绍兴
1楼
医院为了宣传技术成果,动辄拿试管婴儿做噱头,却从不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试管婴儿,我绝不会愿意被贴上这个标签,因为它暗含“非自然”“不正常”的暗示,让人像异类一样被审视。

更令人不适的是其中的道德绑架——仿佛“你们赋予我生命,我就该永远感恩”,即便30年后仍被反复拿来说事。

事实上,试管婴儿技术如今已相当成熟,早已不是什么“奇迹”。与其在旧话题上反复炒作,不如把精力放在医学其他领域的创新与突破上。这种老掉牙的宣传,只能让人怀疑:是不是真的没有新东西可以展示了?
telj17542726
2025-11-04 10:02 绍兴
2楼
办的人开心,讲的人有钱拿也开心,只有e网的理中客愤愤不平,奔小康才几年,文盲还有不少,把试管当洪水猛兽的我身边就有好多,正常宣传怎么就变成了无用功
回复内容:
首页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