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道德的尺子,当量己而非量人
过河兵
25-10-24 10:53 绍兴
楼主
道德是什么?它从不是悬于他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用以挑剔、指责与捆绑;而是根植于自我内心的罗盘,用来校准言行、约束欲望与守住底线。这把尺子,丈量自己时应严丝合缝,丈量他人时需留有余地。

生活中,总有人习惯将“道德”挂在嘴边,化作评判他人的利器。看见他人生活方式不同,便冠以“不道德”的标签;发现他人选择与己相悖,就搬出“道义”来横加干涉。可这些人往往忘了,道德的第一要义是“律己”——要求别人善良之前,自己是否做到了真诚;指责别人自私之际,自己是否懂得了体谅。就像站在岸边的人,对着水中挣扎的人指手画脚,却忘了自己从未踏入过同一条河流,更未体会过对方的处境与难处。

真正的道德,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清醒。孔子推崇“吾日三省吾身”,反省的是自己是否言行有失,而非他人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践行的是将道德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非当作说教他人的理论。就像一盏灯,首先要照亮自己脚下的路,才能有余光为他人引路,若只拿着灯去照别人的影子,反倒会遮住自己前行的方向。

把道德当约束自己的准绳,是修养;把道德当捆绑别人的枷锁,是傲慢。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成长背景各异,对道德的践行方式本就多元。我们可以坚守自己的原则,却无权要求他人与自己同频;可以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却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切割他人的人生。

毕竟,道德是用来完善自我的修行,不是用来审判他人的工具。学会用道德约束自己,是成熟;懂得不对他人滥施道德绑架,是善良。当我们都把尺子收回心中,先量己、再看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能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苛责;多一份包容,少一份纷争。







回复 
正序看 倒序看 收藏它 发新帖
短笔头
2025-10-24 11:52 绍兴
1楼
我拜读过楼主多篇文章,精妙绝伦!法律功底扎实,文采斐然!
回复内容:
首页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