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绍兴小伙8楼办公,走到窗边就想跳下去!原因竟是...
tl11658
25-10-22 20:33 浙江
楼主
在社交平台上,常有网友分享“一张图逼死强迫症”“出门总觉得没锁门”“微信有红点(未读消息)不能忍”等一些调侃,然而,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强迫行为,未必就真的是强迫症;而有些人的恐惧情绪,却有可能是强迫症引发的。

A

写几个字就要把笔扔掉

孩子为何有“强迫行为”

“我去切个水果的时间,你又扔了支笔!”晚上作业做到一半,15岁的伍新(化名)悄悄把一支中性笔丢进了垃圾桶,这让端着水果回来的母亲可枫(化名)皱起了眉头。

从初二起,伍新就有了这个“怪毛病”,写作业时频繁扔笔,常常是写不了几个字就觉得笔不好写了、写得不顺手了。最开始可枫买10支一盒的笔,但这不够伍新用几天,家里如果没有新笔了,他就不做作业了,所以后来只好10盒10盒地买。除了浪费钱,伍新对笔的关注也严重影响了他在学习上的专注,可枫对此很无奈,丈夫也打过、骂过,但都没能制止伍新的行为。

每当考试成绩下降,伍新扔笔就更频繁了,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可枫带着他去了医院。心理医生认为伍新的行为符合强迫症的表现,他无法控制地反复扔笔,并且伴随有笔不好会导致成绩不好的强迫性思维,因此建议伍新接受药物治疗或者直接住院。

这让可枫大感意外,没想到孩子会患上这样的病。比起住院接受治疗,她还是选择配点药试试,并且带伍新去见心理咨询师。与伍新聊了几次后,心理咨询师敏锐地发现,他的强迫行为背后,其实是一种在压力下发出的“求助信号”。

原来,伍新的父母自身很优秀,他们信奉“现在吃苦,以后享福”的奋斗哲学,所以也对儿子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并对他有极高的期待。为了监督伍新,可枫每晚都会陪在他书桌旁,盯着他的作业进展,随时解答他的疑问。但这种360度无死角的监控,也让伍新失去了自主空间,让他时刻处于被审视的紧张状态,经常是可枫离开后,他才能有一些自己的喘息空间,去摆弄一会儿玩具,或者是躺着看会儿书。

伍新也曾向父母表达过,他们这样让他觉得“压力山大”,但这句话没有被真正“听到”,父母认为这是孩子随口抱怨,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口头表达无用,无意识中“扔笔”的伍新发现,这种行为能吸引父母的注意,他们会帮他捡笔甚至骂他,这也“迫使”父母看到了自己。久而久之,这种行为成了伍新在面对学习烦躁、无力时的一种发泄方式。

心理咨询师将伍新的行为与他的学习压力联系起来,向可枫挑明,孩子的压力太大,不要让家长的期待把孩子压垮,这样下去他可能连中考也无法参加。

这也点醒了沉溺于自己教育理念中的可枫夫妻,他们很快调整了对待伍新的方式。等父母真正“看见”并理解了孩子的压力,压力源减轻了,伍新的“症状”就失去了意义,一周时间后,他就戒掉了扔笔的行为。

金米插画

心理咨询师

孩子的强迫行为背后

是希望引起父母注意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看似奇怪的“强迫行为”,对家长来说,比起用打骂制止孩子的行为,更要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诉求。

“和大部分父母一样,伍新的父母最初只看到孩子浪费笔的行为,却没有察觉到他内心的焦虑,而父母又局限在自己的成长经验中,并不理解孩子的痛苦。伍新的扔笔行为,实际上是他试图引起父母关注、表达自己内心疲惫的一种方式。”资深心理咨询师钱国正表示,他还接触过一些孩子通过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物品是否摆放整齐等行为,来寻求一种安全感和控制感,以弥补内心的不安和缺失,背后都有缺乏父母的陪伴、理解和支持的原因。

钱国正建议,作为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更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社交等方面的状况,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异常行为,并探究背后的原因,要用更多共情、理解和关爱去帮助孩子缓解学习压力、更好地融入集体。

B

升职后换到8楼办公

他走到窗边时就想跳下去

每天抵达单位后进入电梯,黄亮(化名)就会开始无意识地搓手背。在办公室里,他挑了一个离窗口最远的位置——自从升迁后从3楼搬到8楼办公,他的恐高症就变严重了,每次靠近落地窗望着脚下的城市街道,他都会喉咙发紧、浑身冷汗,心里总有想跳下去的冲动。

在黄亮记忆中,他的恐高可以追溯到5年前,那时他被朋友邀请到新家参观。朋友家在16楼,站在阳台的栏杆边,别的朋友都觉得视野开阔,可以将城市夜景尽收眼底,只有黄亮心跳如鼓,双腿发软,连呼吸都变得急促。

从那以后,黄亮对高处产生了条件反射般的排斥,买房时坚决不看高层的房子,最后选了一套2楼的,也因为阳台是否要加装护栏与妻子起了好几次争执。妻子觉得物业都说2楼落地窗很安全,没必要装护栏,可以把空间省出来,但黄亮坚决不答应,甚至表示不装护栏就不搬进新房,最后妻子只好妥协。

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后,黄亮的工作量变少了,但他承担的责任变大了,总担心因为自己没把关好而影响团队的表现,这也让他更容易胡思乱想,午休的时间想打个盹,脑子里就开始循环:“如果我走到窗边,会不会失控掉下去?掉下去会不会马上没命了?我不在了家人该怎么办?”

同事也察觉到黄亮的异常。单位团建去爬山,大家在海拔不到200米的观景台合影留念时,黄亮脸色发白,拽着领导的衣角直往后退,说自己快站不住了。到后来,他不仅怕待在高处,连桥上也不敢去,早上去单位上班都宁愿绕路多开15分钟,而不愿意经过两座大桥。

等去了医院心理科咨询才发现,黄亮的症状其实并不是“恐高症”,而是心中的强迫思维在作祟。心理医生认为,黄亮的强迫症随着工作压力变大而有加重的情况,甚至影响到他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接受药物治疗。

心理咨询师

“恐高”是因强迫症发作

最好能够及时求医

为什么黄亮的“恐高”源于强迫症?原来,恐高症是一到高处就有害怕、晕眩的感觉,而黄亮是在强迫症下支配的恐高,不仅表现在高楼上,他在桥上、水面上等都会出现类似的焦虑,而且是明知道人有理智不会真往下跳,但就是不断出现这类想法。

“强迫症患者常常会被一些不受控制的负面想法困扰,除了恐高,还有洁癖、刻板遵循规则、追求完美等强迫思维。有的人总觉得周围环境布满细菌,稍不留意就会生病;有的人莫名害怕自己会伤害他人,即便内心根本没有这样的意愿;还有人对秩序极度敏感,觉得一切物件都必须按照特定的顺序和规则摆放,否则就会心烦意乱。”心理医生表示,强迫症的症状主要有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不由自主重复的强迫行为,有的患者每天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做重复动作,比如反复洗手到皮肤发红,或者重复检查十几次门窗才敢出门,严重的因为停不下来强迫思维,甚至无法正常学习和工作。出现强迫症的原因很复杂,与遗传、性格特点、大脑神经变化以及心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心理医生告诉记者,强迫症患者的一个特点是能够有意识地认知自己的强迫行为,并且意识到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依旧无法控制自己停止强迫行为。强迫症的诊断需要经过非常细致的流程,包括判断行为持续的时间。如果在半年到一年的观察期内都处于强迫和焦急状态下的话,要尽早求医;如果觉得强迫的症状已经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社交,也需要进行相关咨询。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回复 
正序看 倒序看 收藏它 发新帖
tl5047135
2025-10-23 07:56 绍兴
1楼
8楼不好,七上八下
回复内容:
首页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