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孩子不想去上学背后的真相
旺姐
25-10-10 12:09 绍兴
楼主
当孩子突然说出“不想上学”,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是焦虑不解,马上反驳“别瞎想,上学是最重要的事”,当孩子真没去上学,更多的是愤怒崩溃,“好好的怎么就不去上学了?!”甚至恶言相向,动手打人。我们总容易把这句话当成孩子一时的任性抱怨,却忽略了这简单几个字背后,可能藏着孩子内心诸多情绪,是一场渴望被听见的无声呐喊。

今天,我们聊聊孩子“厌学”背后三个扎心却值得深思的真相。

真相一:不是学不会,而是学习失去了价值感

很多家长会陷入一个误区:孩子不想上学,一定是成绩差、学不会。可现实是,多数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不去,这也是令家长老师最不解的地方。孩子并非能力不足,而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把学习过成了机械劳动。

他们每天面对堆积的习题、标准化的答案,当学习变成了“为了考试而战”的任务,孩子就成了被动运转的“刷题机器”,探索的乐趣被消磨,学习的意义被简化为分数,内在的动力自然会慢慢熄火。就像一辆没了油的车,不是不想往前,而是找不到前进的意义,逃离便成了本能的选择。

真相二:不是没朋友,而是在集体中丢了归属感与尊严

当孩子说不想上学,我们常把原因归结为人际关系问题,可比起没朋友,更让孩子痛苦的,是在学校里失去了归属感与尊严

如独特的个性言论得不到认可;或许是课堂上想发言却总被忽视,存在感被慢慢稀释;又或许是面对集体规则的束缚,他找不到与他人相处的舒适方式,只能小心翼翼隐藏自己。这种“融不进去”的孤独,远非“有没有朋友”那么简单,感受不到被接纳的温暖,反而充斥着不安与压抑。

真相三:是身心发出的求救信号

当孩子频繁说不想上学,还伴随不明原因的头疼、肚子疼、失眠等症状时,别指责他装病,这很可能是他的身心在发出最后的求救信号。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焦虑、压抑等情绪,会通过身体症状表现出来,这被称为“躯体化反应”。孩子或许说不清自己到底在烦什么,但内心的压力早已超出了他能承受的范围: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里,最终转化为身体的不适。此时不是孩子故意对抗,而是他真的没心力了。

我们最该做的,从来不是急着把他推回学校,不是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更不是指责他“不懂事”。而是蹲下来,放下家长的焦虑与预设,认真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学习让你觉得累的是哪部分?”“你需要爸爸妈妈帮你做些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看见孩子的真实需求。当我们能透过“不想上学”的表象,看见那个在背后无助求助的孩子,才能真正帮他找回面对学习与生活的勇气。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记住:孩子的“叛逆”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是否愿意停下脚步,接住他那声藏在抱怨里的“我需要你”。

回复 
正序看 倒序看 收藏它 发新帖
回复内容:
首页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