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鲁迅先生诞辰144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一场精彩的学生舞蹈《看社戏》拉开了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人民路校区“朝花夕拾 童心印迹”主题活动的帷幕。活动现场,该校将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三味书屋”与“水乡社戏”文学经典场景搬进校园,三大开放式活动空间全新启用。香港九龙塘学校师生跨越千里到场见证,一场联结江南文脉与香江情谊的鲁迅文化对话温情上演。
在该校朝花楼与夕拾楼之间的空地上,新落成揭牌的“水乡社戏”舞台格外亮眼。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叶燕芬介绍,未来这个舞台将全面对学生开放,校园小型活动、学生才艺展示等都将在此开展。“我们想让文学里的浪漫照进孩子们的现实童年,让鲁迅笔下那方‘月光下的戏台’,成为他们展现自我、传递友谊的‘星光舞台’。”她说。
“这是我们的‘自然课堂’!”校园西侧新启用的“百草园”里,孩子们兴奋地向访客介绍。这片空间由旧雨棚改造而成,未来将作为专属劳动实践基地。在这里,学生可亲手种植农作物、制作植物徽章、创作押花作品,在翻土、浇水、创作的过程中,触摸鲁迅笔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的鲜活生机,把童年的“自然记忆”写进属于自己的“朝花夕拾”。
校园东侧的“三味书屋”则营造出十足的“穿越感”。这处黛瓦白墙的建筑被打造成开放式教学场域,将定期开展《跟着小鲁迅学对课》等沉浸式课程。老师们会带领学生在此吟诗对对、研磨习字,让孩子们在笔墨书香中读懂鲁迅的求学精神。
活动现场,跨地域的文化共鸣格外动人。香港九龙塘学校小学部学生与绍兴学子并肩穿梭在三大活动空间,共同参与“百草园”课程体验和“水乡社戏”景观区互动等。绍兴学生耐心教香港伙伴辨认植物、种植多肉;香港学子则以集体朗诵《我微笑着走向生活》、长笛独奏《Tico Tico》回应。“这是我第一次来绍兴,和鲁迅小学的小伙伴一起种多肉、做押花时,我好像突然明白了鲁迅笔下‘乐园’的意思。回去后,我一定会把这里的故事分享给家人、朋友们。”香港九龙塘学校小学部五年级学生潘文朴笑盈盈地说。
“作为鲁迅后人,传承他的精神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与使命,要让鲁迅精神‘活’在当下。”鲁迅曾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助理周景轩感慨道,“今天的活动就是最好的传承。孩子们或许读不懂‘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重量,但他们眼中的好奇与崇敬,让‘鲁迅’从课本上的名字变成了可感可亲的‘爷爷’。这种扎根童年的文化浸润,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叶燕芬表示,此次活动既是对鲁迅先生的深切缅怀,更是学校将鲁迅文化融入教育实践的重要探索。三大开放式空间的启用,标志着校园文化建设迈入新阶段,也为学生搭建了更立体生动的学习场景。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鲁迅文化少儿研究院”建设,推动鲁迅精神在新时代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