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爱吃的绍兴菜9月2日上午,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坝头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菜香四溢。“乡风掌勺人”陆兴侨以地道手艺,复原了一桌鲁迅生前钟爱的绍兴菜。醉虾、茴香豆、酱鸭、梅干菜扣肉、素炒豌豆苗、鱼圆、酱爆鸡丁、炸虾鱼、笋炒咸菜、黄花鱼、茭白、清汤越鸡,整整12道菜,香气扑鼻,文脉悠长。
“鲁迅先生不仅是大文豪,也是美食家。从日记与文章看,他爱吃的多是地道绍兴菜,用料实在、风味醇厚,有文化底蕴,也含人间烟火。”陆兴侨边制作边讲解。作为一名在咸亨酒店工作逾18年的厨师,他对鲁迅偏爱的绍兴菜有着深厚研究和实操心得。
这12道菜中,尤以醉虾、茴香豆、酱鸭、梅干菜扣肉和越鸡最有故事、最显手艺。醉虾须用活河虾,以绍兴黄酒浸醉,配酱油、姜末和糖调味。鲁迅在《答有恒先生》中就写过它:“中国的筵席上有一种‘醉虾’,虾越鲜活,吃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其讲究在于酒不可过多、时间不可过长,才能保持虾肉弹牙、酒香清雅。

陆兴侨在做菜茴香豆因《孔乙己》闻名天下:“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它虽朴素,做法却不简单——蚕豆须提前浸泡,与茴香、桂皮、盐同煮至软糯入味,豆皮起皱、内心香软,咸鲜中带回甘,最宜下酒。
酱鸭则是鲁迅家书和日记中的“常客”。正宗做法需选用老鸭,以外婆酱(一种绍兴传统豆酱)反复涂抹、腌制、晾晒,再蒸熟切块。成品乌亮油润,咸中带甜,是越地传统酱艺的代表。另一道梅干菜扣肉,鲁迅虽未直接提及,却是其家宴必备。梅干菜要用芥菜或油菜腌晒至乌黑发亮,与五花肉同蒸数小时,肉烂菜香、油而不腻,沉厚的香气被誉为“绍兴人的乡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越鸡。鲁迅可谓“越鸡头号粉丝”,在外地生活时,故乡亲眷常寄他最爱吃的糟鸡。周建人妻子王蕴如(上虞人)也曾赠越鸡予他,让鲁迅非常高兴。越鸡骨细肉嫩,传统以清汤煨制,或以酒糟腌制,肉质鲜美、汤清味醇,是绍兴名菜,也是鲁迅难忘的故乡味道。
鲁迅爱吃,也懂吃,其笔墨与生平留下诸多饮食趣闻。除了正菜,他还极好甜食。他爱吃点心,尤喜萨其马、蜜饯及桂圆。在《华盖集续编》中就自述得一包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能治口疮,本打算留着,不料“夜间又忍不住吃了一大半”,坦诚天真,跃然纸上。
据悉,鲁迅在京沪生活多年,仍念念不忘家乡味道,多次托人带去绍兴梅干菜、干鱼等。鲁迅还常以食会友。在内山书店,他常邀友人共饮清茶、分享小食;在家中,许广平亲手烹制的油煎馓子、鱼圆汤,也是他招待客人的拿手菜。
活动现场,陆兴侨娴熟展示了梅干菜扣肉、素炒豌豆苗等鲁迅爱吃的绍兴经典风味菜。他一边烹饪,一边讲述每道菜背后的故事。“通过这些菜,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鲁迅的饮食偏好,更是一个生动、温暖的绍兴。”陆兴侨说,接下来,他想继续挖掘、推广“鲁迅爱吃的绍兴菜”。
“绍兴菜太好吃了!”从山东来绍兴旅游的严楠楠幸运地被邀请品尝“鲁迅宴”,她兴奋地告诉记者,“素炒豌豆苗、茭白、梅干菜扣肉都特别美味,下次一定要带朋友来坝头山村,尝尝这些有故事的美食。”
坝头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徐祖良介绍,几年前,陆兴侨返回家乡担任乡厨,积极宣传“鲁迅爱吃的绍兴菜”,并倡导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的办宴新风,为村里作出了不小贡献。“鲁迅爱吃的菜,其实并不奢贵,而是讲究时令、本味与文化,这正与当前村里推行的‘节俭却不失其华’的办宴新风高度契合。”徐祖良说,一桌“鲁迅宴”,不仅能唤起文化记忆,更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特色名片。
现场,越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姚君桥为陆兴侨颁发了“乡风掌勺人”聘书,希望他“既掌美食的勺,也掌文明文化的勺”,将地方传统与新时代乡风更好结合,让一席鲁迅宴,成为一座滋味桥梁,连缀文学、人生与地道风味,成为市民、游客的新念想。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