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糊烧
马元泉
我在诸暨山下湖镇广山村当知青时,一家四口,分了不少自留地,为了保证吃饱,我种了不少小麦,麦收后种番薯,这样全家可以吃饱,而且除了大米外,又有了两种新的口味,实践证明这样安排相当不错。
绍兴地区有尝新的习俗,每每小麦收获后,我就把它送到粮食加工厂,磨成面粉,以便食用。磨粉后我们当即制面条,做馒头,炸巧果和做其他的小吃,最简单的是制作麦糊烧。我最会制作麦糊烧了。这得益于年轻时母亲的示范。做麦糊烧的诀窍在于油放得多少。太多了,麦糊烧难以成形,太少了,麦糊烧要焦掉,发苦,不好吃。一般素油放大半汤匙,猪油放适当的一勺。先把适当麦粉加水弄成麦糊,再加适当的盐、味精和葱花,在油发热冒烟时,倒入麦糊,再把它弄成饼,烤熟即可,它脆嫩鲜香,非常可口。以后我花样翻新,在麦糊中加入蒲子丝或小炒丝,制成蒲丝麦糊烧或小炒麦糊烧,更加鲜美。而且制作时间很短,适宜肚子饿时救急。这是我肚饥时救急的点心。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连吃2、3个麦糊烧,吃饱为止。家人无论大人小孩也都爱吃麦糊烧。
以后条件好了,肚饥了就去吃食店里或超市里买点心吃,懒得动手制作麦糊烧了,兴致高时也买点面粉来,自制小炒麦糊烧回味一下往日的生活。现在我已85岁高龄,行动很不便,记性又差,不再开火烧饭,餐餐点外卖吃,懒得再动手制作麦糊烧和其他饭点来,恐怕出危险。只能在空余时回味回味麦糊烧当年的味道,现在要恢复当年的生活,已经不可能了。
唉,老矣,只能在回味中度过余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