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明确提出,从业机构开展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应当根据办法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客户单笔或者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从业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在交易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该《办法》将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近期,随着金价不断走高,购买投资黄金及其他贵金属的人数显著增加。央行这一办法发布后,立即在社交平台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绍兴市民疑惑,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门槛”?个人买金超10万受影响吗?个人买金超10万受影响吗?依不同情况而定记者了解到,《办法》将贵金属和宝石现货大额交易报告的起点金额由5万元提升至10万元,自8月1日起施行,主要是为了加强和规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办法》所称的贵金属,是指黄金、白银、铂金等及其铸币、标准条锭、制品、中间产品和精炼后的原材料等。宝石包括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的各类原材料及首饰、制品实物形态。7月3日上午,记者走访了绍兴部分金店、典当行,发现绍兴多数从业机构均对大额交易有相关规定。某知名珠宝品牌店员告诉记者,他们大概在几年前就已经有类似规定,明确大额现金交易需要对客户开展尽职调查。“因为大额现金可能涉及到洗钱、诈骗等,门店有义务核实确认客户身份,防止出现洗钱等行为。”根据《办法》,与单一客户开展单笔或者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本数)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情形,从业机构需要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活动的性质、洗钱风险状况,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尽职调查措施中,包括了通过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来源可靠、独立的身份证明文件、数据或者信息,识别并核实自然人客户身份等。不过,多家珠宝品牌透露,在实际消费过程中,鲜有持超过10万元现金前来购买珠宝黄金的消费者。记者走访了柯桥几家典当行,店内人员也表示,在做贵金属、珠宝的典当、二手回收时,都会严格核实物品来源,登记业务客户的信息,同时典当业务不分金额大小,均需上传备案,以此履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相关义务。记者也咨询了从事私人珠宝定制购买的某代购人员,对方表示,客户一般不会用现金交易,大额转账在微信账户中每年也会受到限制,“一般都是银行卡转账。”就银行卡购买相关商品这一情况,银行从业人员表示不受该《办法》影响。“在客户刷卡时,银行后台就已经对客户身份进行识别,银行系统作为第一道防线,设置了严格的大额交易监控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