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入梅之日有话说
林冰
25-06-06 20:26 绍兴
楼主
昨天,说了芒种在农耕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其实,自古以来芒种还肩负着何日入梅的使命。

入梅、出梅与三伏、数九被称为杂节气,它们作为二十四节气的补充体系。杂节气通过特定算法确定时令周期,重点反映区域性气候特征与生产需求。日期推算兼顾太阳历与阴阳五行理论。

入梅与出梅的依据是:“芒种后首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梅”。从理论上讲,芒种与入梅存在“同一天”的可能性,即芒种当天为丙日。但查询后得悉,至今历史记载中尚未发生过这种巧合。而两者相连,即芒种后的第一天即遇丙日,像2025这样芒种与入梅紧连的现象,在记载中亦绝无仅有,故“芒种翌日遇丙日”的组合可被视为“60年一遇”的独特事件,突显其历史特殊性。

历来入梅有“早入梅”与“晚入梅”之分,6月10日前入梅的为早梅;6月20日入梅的即为晚梅。

‌“早入梅,雨不愁;晚入梅,晒死牛”‌,‌“早梅多雨,晚梅偏旱”,等等谚语,预示着早入梅,雨季提前到来,充沛的降水能够及时滋润农田,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预示着丰收的希望;而晚入梅,雨季就来得晚,可能会导致干旱,农作物缺水,甚至影响生长。‌‌“入梅在头,六月桑拿;入梅在尾,六月穿棉”‌。

不管类似此般谚语来自哪个朝代,距今有多少年,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是先人长期观察自然,总结经验的结果,反映了早入梅和晚入梅对农业生产和天气变化的影响。

时空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就入梅当天的天气情况,人们有“晴入梅”与“雨入梅”之分。“最怕入梅一日雨”,“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说的是在入梅当天下雨,那么后面很多天将难见太阳,故农人怕“入梅头日雨淋淋”, 若入梅当天下雨,后面的梅雨季节雨水很多。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反之“入梅太阳笑,秋收遍地金”,“不怕入梅晴,就怕入梅淋”‌。若入梅当天是阳光明媚的大晴天,这就是丰收的好兆头。入梅之际,若天空湛蓝,阳光普照,那么这灿烂的笑容,即是大自然的恩赐,预示着今年将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既是对自然规律的赞美,也是对农业生产的美好祝愿。这提醒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尊重自然规律,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日,阳光明媚,令人心情愉悦,充满了活力,感受到了清新和美好。绍兴迎来了首个与芒种紧连的入梅之日,这是个好兆头,预示着今年又是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1.5元
回复 
正序看 倒序看 收藏它 发新帖
E网网友2120245
2025-06-06 21:53 绍兴
1楼
今年为啥做梅有40天,而且是闰六月,三伏天只有30天了???
春夏之交
2025-06-12 21:53 浙江
2楼
带我一起玩啊
回复内容:
首页
同城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