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记者来到迪荡湖景区,目之所及是碧绿的湖水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如今的迪荡湖,俨然是越城区一张高颜值名片。很难想象这样一颗城市明珠,几十年前还是绍兴钢铁厂所在地。
见习记者 严培谕 摄
涅槃重生
在绍兴,说起绍兴钢铁厂,老一辈是无人不晓的。1957年,绍兴钢铁厂建成,系浙江省第一家钢铁厂,最早的厂名叫浙江钢铁厂绍兴分厂。改革开放后,绍兴钢铁厂进入发展的最好时期。这家超级大工厂职工最多时达一万多人,很多老百姓以能进这里工作为荣。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绍兴钢铁厂功成身退,于2001年年底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片土地也开始变得脏乱差,湖边聚集了70多家从事金属冶炼、石材加工、畜禽养殖等的经营主体,违法建筑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养殖和小作坊的污水一度直排湖中,河道淤塞、杂草丛生。
特约摄影师 沈鸿泉 摄
2005年,绍兴迪荡新城正式启动建设,昔日的大工厂变成了城市中央商务区。2012年,《迪荡湖市政工程和水系环境整治项目规划》正式实施,总投资24.13亿元的迪荡湖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在2个月内,迪荡湖区内所有违建成功拆除,为工程建设腾出空间。同年,迪荡湖区域实施流域治理和区域联动治水,内容包括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迪荡湖涅槃重生。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将梅龙河开挖成梅龙湖,蓄水量新增21.3万立方米;对迪荡湖进行清淤,使水域面积从原先的1700余亩扩展到2000余亩,蓄水量达到500万立方米以上。据测算,迪荡湖建成后,城区2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能降低约0.24米,还可满足特大暴雨的泄洪需要,有效破解了绍兴城区东部区域的洪涝忧患。
文旅共生
每逢节假日,迪荡湖景区东侧的人工沙滩总是热闹非凡,孩子们在沙滩上嬉闹玩耍,一幅欢乐的景象。
被誉为“绍兴版西湖”的迪荡湖不仅是水利工程,更是集生态休闲、文化娱乐、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城市区域性综合公园。今年1月,迪荡湖景区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完成从公园向景区的转变。
迪荡湖景区总面积约3200亩,有约2000亩的辽阔水域,有莲花阁、阳光大草坪、游艇广场、白沙滩等环湖美景,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休闲场所之一。去年,首届中国(绍兴)低空经济展览会期间,1000架无人机在迪荡湖上空表演,为市民和游客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如今的迪荡湖,除市民散步、健身之外,更承载着文旅新使命。”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发展集团有关负责人说。目前,迪荡湖景区筹划推出了绍兴第一个无人机模拟舱自助低空试点,市民游客可通过无人机模拟舱,全方位欣赏迪荡湖美景并享受驾驶的乐趣。在迪荡湖景区,水上项目必不可少。迪荡湖玛德游艇中心水上俱乐部配备了游艇、帆船、摩托艇等水上运动设施,可供游艇爱好者休闲运动。
此外,位于迪荡湖景区内的莲花阁及周边,计划建成没有围墙的非遗文创“活化基地”。未来这里将集中展示非遗文创产品、传统工艺、饮食文化和戏曲文化,同时举办越窑青瓷、酱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等传统文化活动。届时,“活化的非遗”会成为景区又一亮点。
产城新生
“这是什么地方呀?”“这是迪荡新城。这新城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人才引进,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在电影《楝树花开》中,男主带着失忆的妻子重温她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画面中呈现的便是现在的迪荡新城。
迪荡新城,环湖而建,已成为越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该区域的属地街道,今年,迪荡街道将围绕“商贸核心区、科创CBD、绍兴夜间消费首选地”目标持续发力。
见习记者 严培谕 摄
当前,越城区正锚定“一城两校三园N点”科创体系,全力做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文章。其中,绍兴未来产业科创园正布局在迪荡湖畔。园区依托迪荡湖、梅龙湖生态环境优势和迪荡商圈成熟的区位优势,叠加大湾区院士之家、绍兴市科创走廊标杆性客厅等创新优势,布局集科技研发、创业孵化、企业总部、产业学院、人才创新综合体等于一体的绍兴高端设计研发主阵地,创新发展主引擎。截至目前,绍兴未来产业科创园已入驻企业179家。“我们将配合打造好绍兴未来产业科创园,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迪荡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迪荡湖周边住宅林立,人口密集,发展夜间经济基础扎实。5月初,随着外摆政策落地,东城意库文化创意园的夜宵生意十分红火,营业额比之前多了30%。在迪荡湖边上,“后备箱集市”日渐火热,将再次成为夏日“顶流”。今年,迪荡街道将创新夜间消费场景,深化创新“仲夏夜”活动,扩面“后备箱集市”,探索开设湖滨酒吧街“湖思妙想”主题市集,联合水木湾区科学园打造“i创+灵感”特色街区和绍兴夜间消费首选地。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编辑:张衎男
http://m.shaoxing.com.cn/p/33262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