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红萍在我的记忆里是个乖乖女,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平平常常,总是那么安静。课间她伏在课桌上画画,放学就背着碎花书包往家跑,成绩不上不下,像一汪不起波澜的湖水。那时大家总爱聊将来要考哪所大学、去哪个大城市,她却只是笑着听,偶尔轻声说句“这样也挺好”。后来听说她顶了爸爸的供销社工作,从此一生无忧,与供销社同事结婚生子,在旁人眼里,她的人生轨迹毫无意外,就像一条平缓的溪流,顺着既定的河道缓缓流淌。
那天在镇上看到一条横幅,写着“成立音乐协会”。正好饭后消食,我便晃悠到了王坛朝夕生活馆广场。远远就听到有动听的老歌在预热氛围,邓丽君柔美的歌声混着晚风,轻轻拂过行人的耳畔。广场人影绰绰,灯光下晃动的身影仿佛都带着几分朦胧的诗意,我忍不住向前探个究竟。
我站在人群边缘东张西望时,突然瞥见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那人穿着淡紫色针织衫,黑色阔腿裤衬得身姿挺拔,正热情地和旁人交谈,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我心头一动,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再定睛一看,记忆与眼前的人渐渐重叠,我们竟同时叫出了对方的名字:“红萍!”“是你!”
眼前的红萍,模样保养得很好,眼角虽有细纹,却透着从容与满足,穿着也十分得体。她不像小时候那么腼腆羞涩,举手投足间满是大方与自信,看得出来现在倒是个热衷社交的人。从见面到现在,她的话匣子就没停过,眼里闪着光,兴致勃勃地介绍着自己的生活,从入职供销社时的新奇,到与老公相识相恋、结婚生子,再到如今退休后的悠闲时光,那叫一个洋洋得意。
“你知道吗?供销社刚改制那会儿,我急得直掉眼泪,生怕工作没了。”红萍轻轻抿了口保温杯里的茶,“后来和几个老同事盘下店面,开了间小超市,日子反倒越过越踏实。”她笑着说,眼里满是温柔,“我家那口子啊,虽然不会说什么浪漫的话,但每天下班都会给我带最爱吃的桂花糕。孩子也孝顺,考上大学工作后,每个月都给我们打视频。”
她几乎没有离开过小镇,只是偶尔与老公去周边城市旅游。但在她的描述里,平淡的日子也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春天和姐妹们在镇郊的果园摘草莓,夏天傍晚摇着蒲扇在广场乘凉聊天跳广场舞,秋天去后山捡枫叶做书签,冬天围着火炉学唱歌……这些琐碎的日常,被她讲得生动有趣,仿佛每一个瞬间都闪着幸福的光芒。
“我啊,这辈子没什么大成就。”红萍望着广场上随着音乐起舞的人群,语气里却没有丝毫遗憾,“但守着家人、朋友,看着小镇一点点变样,心里特别踏实。你看,”她抬手一指,“音乐协会成立,我也是戏曲爱好者,以后咱们小镇的文化生活就更丰富啦!”
夜色渐深,广场上的灯光依旧明亮。我看着红萍投入地和朋友们讨论着音乐协会的活动安排,突然明白,平凡从不是平庸,那些藏在柴米油盐里的温暖,那些浸润在日常点滴中的满足,就是最珍贵的幸福。红萍的人生,没有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却像一首舒缓的老歌,在岁月里静静流淌,自有一番打动人心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