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文革盆
古越小草
25-05-14 19:17 绍兴
楼主
文革盆 当今市场可收藏的“文革盆”是文革后生产的盆景盆。它是一种微型紫砂花盆,不但有实用价值,更有陈设赏玩收藏的功效,这批盆主要生产时间约在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参与制作的人一般都已成为当代的紫砂工艺美术大师和工艺美术师,其中就有徐汉荣,顾绍培何道洪刘建平陈国良施小马等第二、三代的紫砂艺人中的领军人物。  这批“文革盆”主要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是为出口创汇商品,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所以质量相当的高。这批“文革盆”在全国没有几个经销店,在上海也只有铁画轩有售,主要是针对来沪旅游的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客人,因数量极少,所以每次上柜的品种都不重复。还有一批就是上海盆景协会,在宜兴紫砂工艺厂订制的花盆,所以数量也极其稀少。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的紫砂款主要有以下几种:

  盖有边框的“中国宜兴”篆书方章。

  盖有边框的“中国宜兴”篆书方章,加作者铭字章。

  直接加盖作者铭字章。

  综合上述,现最具有收藏价值的“文革”盆,一定是由宜兴紫砂工业一厂,由第二、三代紫砂工艺师,在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参与制作的“文革”盆景盆,这批盆具有制作精细,轮廓清晰,线条挺括 ,造型优美,泥料滋润,品种多,数量少的特点,已成为当今紫砂收藏的新宠。

  文革时期的紫砂盆早期一般都没有落款。见过阿拉伯数字1xx、3XXX的编号,后逐步使用“中国宜兴”、“阳羡紫砂”。“宜兴紫砂一厂”款,再后使用中国宜兴时就加了制盆人的名,因当时制作紫砂壶处于萧条期,许多技能精湛的制壶高手就不得不制盆了如沈汉生范洪泉周桂珍程辉潘持平毛国强陈国良……等等。徐汉棠在上海瞒着大师(师父顾景舟)为上海盆景爱好者制作了二百五拾多种微型盆景盆。可以说无古人,后无来者。就那特定的年代生产出许多优质花盆,可别小看没落款的花盆,其中有出自名家高人之手。其中一等品都出口到日本及东南亚市场,二、三等品供应国内市场,因此,文革时期的紫砂精品花盆现在在市场上少至又少。
回复 
正序看 倒序看 收藏它 发新帖
古越小草楼主
2025-05-18 19:10 绍兴
1楼
  宜兴紫砂工艺盆,是有别于紫砂茶具功能而形成的一个大类品种,因其具备优良的材质性能。 适宜于各种盆栽与盆景艺术,它造型千姿百态,装饰风雅悦目,历来深受园林和广大盆艺爱好者的喜欢几百年来,紫砂盆犹如陶都艺苑中的一株奇葩,闪耀着夺目的光辉,为古老陶都增添了陶艺的精美和文化的厚重。

紫砂花盆是陶艺门类中的一大品种,它的发端、发展、传承已经历了四个多世纪。 作为盆栽、盆景器皿,紫砂优于瓦盆、瓷盆、陶盆、石盆及后来简易的塑料盆:它的造型装饰千变万化,艺术形态与文化品位独树一帜,彰显了紫砂盆艺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风采。 紫砂花盆有明晰的实物佐证应在明代晚期与紫砂壶出现的时间,传承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史料记载,在明代中叶之前,民间乃上层一般流行挂釉花盆并以均釉盆和白泥黄釉盆等欧窑产品为主。 之后,因紫砂花盆的问世而改变了盆的品种结构,开创了紫砂盆栽艺术相生的新面貌。 其优异性在于盆器里外不施釉,盆壁具有优良的保湿、排水、透气性而越来越得到盆艺界的青睐,这一点,直到1987年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宋代紫砂陶残片作碳14理化分析,其分析数据和现代紫砂原料的化学成分、物理结构完全一样。 经10万倍电子显微镜放大检测,紫砂陶烧结后其原子结构呈球体形重叠排列,中间留有链式双重气孔,气孔率高达7.8%:瓷土烧结后是片状重叠排列,中间单孔,气孔率1.3%; 陶土烧结后是菱形状重叠排列,中间单孔,气孔率3%,在造型、装饰上趋于多样化。 有人们喜欢的素面素心、价格低廉的普通盆,也有受文人雅士追捧的造型

奇特、刻绘、泥绘、加彩、凸花等不同文字与图案装饰的陶艺盆,并逐步进入达官贵人之家以及宫廷皇室。 2007年4月,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次“紫泥清韵”故宫旧藏紫砂展,共遴选了191件清代宜兴窑紫砂器,其中有14件是紫砂花盆 故宫博物院档案资料显示:“宜兴窑紫砂花盆明代晚期开始出现,清代前期进入宫廷”。 如宜兴窑“椭圆花盆”、“委角四足花盆”、“暗刻兰花诗句三角花盆”、“凸雕夔龙花花盆”、“凸花长方六角花盆”、“三折斜方式花盆”、“夔凤纹长方花盆”、“蓝釉加彩缠枝莲大花盆”、“盂式花口花盆”、“树根式梅花花盆”、“泥绘花卉方花盆”、“泥绘松竹菊方花盆”、“花鸟三角花盆”、“凸雕山水小花盆”。 这批旧藏紫砂花盆,在造型设计与装饰手法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时过境迁,目前在一些有规模的如上海龙华苗圃、钓鱼台国宾馆园艺园、南京博物院及许多私家园艺园中,还能见到雍容大度、质朴旷达的明清紫砂盆古雅飘逸、厚重端庄,闪烁着耀眼的历史一页。 从陶艺无国界的大背景看,它又随着明清时期朝廷与荷兰、英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欧亚商务交流与民间交往的开展而繁荣,紫砂花盆在海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在日本,被盆栽界誉为“古鸟泥渡盆”,简称“古渡盆”而名贵一时,每年都有数量的紫砂花盆出口日本。 苏州盆协高顾问杨贵生在众多花盆藏品中,有件清乾隆年间的泰国皇宫用花盆,属宜兴桃花泥珐琅彩大盆。 底色翠绿,四面开框工笔山水、亭榭、凤凰、牡丹、人物等,华贵高雅,目前泰国大皇宫尚存5件。 这类花盆是进入外国皇宫的实物佐证紫砂花盆在清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盆艺造型以各类方圆、筋瓤、雕塑三大造型体系自立面貌,又延伸形成数以百计、代表不同审美需求的传统风格。 装饰上更是出现并形成了与紫砂壶装饰相类、并驾齐驱的争妍风格。

民国年间,由于军阀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外提高进口限制,因宜兴紫砂器关税等诸多因素,花盆生产外销产量连年下降直停止。 新中国成立以来,宜兴紫砂得到了长足发展。 1954年蜀山陶业合作社紫砂工场在恢复紫砂壶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紫砂花盆的生产,一批从民国时期走过来的前辈艺人任淦庭(陶刻)、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陈福渊、施福生、谈尧坤、蒋蓉等,为推动紫砂壶、盆的发展而呕心沥血,以老带新培养出徐汉棠、徐秀棠、顾绍培、谭泉海、鲍志强、何道洪、周尊严等一大批既能制壶盆、 又能擅陶刻的优秀青年陶艺家现多为大师、高工艺美术师,为繁荣紫砂盆创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徐汉棠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计创作的250多个品种的中、小、微型盆,被上海盆景协会及一大批收藏家捧为盆中,在盆艺界给予“汉棠盆”的美誉。 近几十年来,紫砂盆与紫砂壶一样,以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优势,在人们追求不同的休闲、养生方式中越来越展现紫砂盆艺的强大活力,奠定了紫砂盆艺在传统工艺中的地位。
回复内容:
首页
同城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