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水乡的古道也需保护(附图)胡文炜
衣食住行,有路才能行,路是人们生活的必需。随着时代的发展,路的形态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四十年前开始,交通越来越发达,平原水乡,车路通到每个村落,自行车摩托车家家必备,田间耕作由机械代替人力,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道路不断消失,现在只有偏僻的河道边菜地旁有时还能看到,村与村之间,村与集镇之间,大量古道已经全部消失。最近几年山区古道的保护已经得到重视,平原水乡的古道同样是重要的历史遗存,是了解水村人家以前生存方式的途径之一,属于重要的物质文化。
远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弘一法师),然而许多二十一世纪出生的人恐怕从来没有实地见到过家乡的古道。现在这些古道现在都处于自然状态,有的中间缺了,有的歪斜了,有的因其他地方需用被一段段挖去,如果不加重视,恐怕以后会消失殆尽,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对此,有关部门不妨进行调查登记,请所在地定期查看,注意保护,防止自然和人为的损坏。下面是近十年里本人在平原水乡实地拍摄,所见保存较好的古道,了解或回忆一下以前水村人家和到水村人家去作客时所走的路。
以前路和亭往往并存,亭称路亭也称凉亭,路供行走,亭用来中途休息、歇凉或暂避风雨。平原水乡的古道是用石材砌成,亭则有砖木结构和石结构两种。现在砖木结构的已基本消失,石结构的也所剩稀少,每一座都是需要妥善保护古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