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近日,平安人寿嘉兴中心支公司客户小张(化名)焦急地冲进保险公司柜台,要求查询自己的保单,确认前一天是否办理了保单贷款的保全业务。工作人员迅速调出相关资料,展示了小张办理业务时的人脸识别影像和电子签名。面对这些证据,小张情绪崩溃,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诈骗,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几天前,小张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个“免费领取意外保险”的弹窗。抱着占便宜的心理,她点击了链接,并被引导下载名为“XX会议”的视频软件。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小张填写了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完成了人脸识别、电子签名,并输入了短信验证码。沉浸在即将获得免费保险的喜悦中,她完全没想到自己正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
小张收到保险公司保全业务办理成功的短信,随后又收到银行的扣款通知。她震惊地发现,自己的保单被办理了贷款,银行卡资金被盗刷。意识到被骗后,小张才明白那些看似正常的操作步骤,其实是诈骗分子通过恶意软件窃取个人信息的手段。
第二天,在当前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面对“免费保险”“高额返利”等诱饵,大家务必保持警惕,不要因贪图小利而放松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以免遭受难以挽回的财产损失。
▼风险提示
一、警惕“免费福利”天上不会掉馅饼,过于轻松就能获得的高额回报,往往隐藏着巨大风险。面对“免费保险”等诱惑,保持清醒头脑,切勿被利益冲昏。
二、谨慎点击不明链接不明来源的链接和二维码不要随意点击或识别。许多不法分子会通过链接诱导用户下载恶意软件,窃取个人信息。
三、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切勿随意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避免在不明网站进行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操作。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守护财产安全。
四、及时采取行动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如保单被擅自操作或资金被盗刷,应立即联系相关机构并报警,尽可能减少损失。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遭遇保险诈骗的风险,保护个人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