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缘份真的很奇妙,只不过牵线的桥是“拼多多”。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突然的一条微信消息,让我定睛一看,是一位八岁就认识的小伙伴发来的一条“拼多多”砍一刀链接,好家伙,离上次联系差不多有一年之久了。生活的万千种种,已经掩盖了曾经觉得我们前世应该就已经认识了的感觉。
八岁一年级时,我们是同班。一到三年级的小孩,没太多印象,哪怕我现在回忆起太多,好像与友情这个情都不搭界,纯粹是叠加日子,十岁以后的铺垫,就知道我们是同班,名字只会写自己的,别人的名字只叫的出口,写写有点难,她名字带个香字,是学的课文里花大果多的叠加字,单独列出来还真的不太认识。不像现在的孩子,基因应该是突变了吧,比这难的都会认会写。三年级开始,十岁了,知道朋友比同学要亲一些,但还是今天和你是朋友,明天会吵一架的关系。她个字比我高,比我胖些,那个圆润饱满的鼻子,上面比我要亮些,额头也要亮些,到初中才知道,那是油性皮肤。那时候我从她那学了个特殊技能,她会上嘴皮往鼻子上一凑,一吸,我有一阶段,常常做这个动作,直到某天在镜子里看到做这个动作,脸上没有笑着好看,也就渐渐的改了。一起上了初中,发现她也没有再做过这个动作了。
五年级的某天,突然知道有生日这么一说,可能和开始学习数学上的年月日有关,知道有一位同学阳历2月29日生日,四年才能过一次呢。而我就不同,出生阳历在三八妇女节这天。那时候,妇女离半边天还差点,三八妇女节没那么隆重,也就觉得那天是我生日,对我来说特殊的一天。于是那天的放学后,我决定邀请她们来我家过生日。四点左右放学,十分钟就可以到我家,实在没什么可以招待她们的。墙角缸里浸着的年糕,成了我招待的生日食物。年糕切片,用油一炸,还在锅里熬了点白糖,熬的稍微有点焦,把油炸的年糕片一裹,她们还夸好吃,为我此后的勉强厨艺增加了信心,还要敢于尝试。此后连着几年,生日了叫她们来我家,这个年糕食品我就继续做。当然好像后来也用家里偶尔有的苹果,摆了个水果造型,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印象特别深刻。就像那时候她们送我的电子贺卡,电量那么持久,七八年过去,打开依然会响着嘀嗒嘀的"生日快乐”声。以至于那时候收到的心情,到现在想起还觉得美好!
开始只想写写她阿香,后来的她们是指她和发小一起。发小也是小时候的生命组成,那时候的大人不时新陪伴小孩,发小就是童年是三分之二,几乎每天能见到。无忧无虑的回忆,乡间田头的追逐,今天怕是写不完的。时间有限,还有家务等着我,下次再续。不知道写了些什么,那种美好的情绪已经弥漫在脑海,仿佛坐在后面的她,昨日我们一起从校门的石阶上飞奔而下,边跑边喊:某某,下学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