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绍兴蕺山三杰是谁?
公元前
25-02-27 16:50 绍兴
楼主
据多方考证,与蕺山及蕺山书院关系密切的名人中,以王羲之、刘宗周、蔡元培为佼佼者,故称为“蕺山三杰”。

1、王羲之

王羲之与蕺山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居住与生活:王羲之曾在蕺山脚下居住,他的故宅位于蕺山南麓,即后来的戒珠寺所在地。题扇桥故事:王羲之在任会稽内史时,常从家出门路过蕺山的一座桥。曾见一老婆婆在桥头卖六角竹扇却无人问津,便心生恻隐,在每把扇上题了五个字,并告诉老婆婆只要说是王右军题的字就能卖百钱。老婆婆依言而行,扇子果然被抢购一空,此桥后来便被称为 “题扇桥”。躲婆弄故事:老婆婆见题字的扇子好卖,便天天拿着扇子在桥头等王羲之题字,为躲避老婆婆,王羲之只得绕过石桥,从旁边一条小弄堂出入,这条弄堂被后人称为 “躲婆弄”。文化传承: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这些故事成为蕺山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蕺山成为文化圣地和后人追寻书圣足迹的重要场所。蕺山也因王羲之而被称为 “王家山”。

2、刘宗周

刘宗周与蕺山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讲学之地:天启五年(1625 年),刘宗周召集诸生,会讲于蕺山之麓解吟轩。后来,他还独自讲学于蕺山附近的古小学、阳明祠。崇祯四年(1631 年),刘宗周同陶奭龄等约二百余人大会于陶文简公祠,成立 “证人社”,以 “证人” 为宗旨,也与蕺山相关。蕺山的蕺山书院即证人书院,是刘宗周讲学的重要场所。学派创立:刘宗周在蕺山讲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创立了蕺山学派。他提出 “慎独” 之说,作为学术思想的根本,并肯定了气质之性、义理之性的统一性等。名号由来:因刘宗周长期在蕺山讲学,学者们尊称他为 “蕺山先生”,他也自号 “蕺山长”。思想传承:刘宗周的思想通过在蕺山的讲学等活动得以传播和传承,培养了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一批著名弟子,对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蔡元培

蔡元培与蕺山存在一定的地缘及文化上的关联,具体如下:地缘方面:蔡元培是浙江绍兴人,其故居位于绍兴市区笔飞弄,就在蕺山附近。蔡元培自幼受越中包括蕺山一带文化氛围的熏陶,蕺山周边的人文环境对他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生影响:蔡元培 13 岁时曾跟从王懋修学习八股文、读经书。王先生深谙、推崇宋明理学,他经常满含感情地向学生们讲述当地先辈名儒刘宗周的故事。刘宗周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恩师,人评其刚毅正直,因不满明奸魏忠贤乱政,回家乡绍兴创办书院讲学,影响很大,世称“蕺山老人”。后清兵攻陷浙江,刘宗周坚决不做清朝的官,绝食二十三天而死。为表对刘宗周学问人品的钦仰,王懋修特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仰蕺山书房”。他在平日里常给学生们讲刘宗周的事迹,以之为士子的典范。身为弟子的蔡元培,听了王懋修先生慷慨悲绝的讲述,感受到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忠君报国的感情,被一种孤高人格所感染。后来他自谓“二十岁以前,最崇拜宋儒”,即与王懋修的影响分不开。
回复 
正序看 倒序看 收藏它 发新帖
回复内容:
首页
同城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