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府山紫翠古亭
思想者
25-02-16 15:05 绍兴
楼主
“梦砚得砚”的绍兴知府 气质如兰

2025-01-07 19:35

来源:

古城府山上下曾经亭台楼阁遍布,今府山东北角的山巅有一座重修四角攒尖顶亭子叫紫翠古亭,形制古朴,稳重大方。据文献记载,这一带以前确实建有一座紫翠亭。有人说是北宋一位叫许元(字子春)的知州所建,也有的说是为纪念康熙南巡登临古城卧龙山而建。但据笔者考证,上面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那么问题来了,紫翠亭到底始建于何时?建设者又是谁?它和它的主人又有哪些故事呢?

祁彪佳《越中园亭记》载:“紫翠亭,淝水许公芳谷,治越郡有声,以其暇流连诗酒,于龙山之左峰建亭。”这里说得很清楚,紫翠亭为明代许芳谷所建。许如兰,字湘畹,号芳谷,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进士,初知光州,入为工部郎,因不肯依附掌权宦官,天启六年(1626)出任绍兴知府,天启七年加升二级浙江按察司按察使。

《雍正合肥县志》称其“出知绍兴府,有惠政,举卓异”。《乾隆绍兴府志》载其“始下车,周咨民隐,清课额,崇学校,省刑出滞。不数月间,士民兴颂”。意思是,许如兰在绍兴任上广施仁德之政,经考核被推举为“卓异”。他刚到任就广泛征求百姓的意见和建议,清算赋税数额,减轻百姓负担;他还重视教育,推崇学问;慎重用刑,减少不必要的刑罚,同时积极解决积压的案件,释放无辜或受冤屈之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重视百姓福祉。他治越没过几个月,便政清人和,赢得士民的一致点赞和歌颂。

有一种说法,善治越者当以治水为急。以此参照许如兰在绍兴的政绩,我们重点看他是如何兴修水利、重视治水的。

他重修三江闸。许如兰在任时,三江闸自绍兴知府汤绍恩建立以来历经百年,逐渐倾圮或遭到毁坏,有些河段主渠道淤塞严重。为保障萧山、山阴、会稽三县百姓安危,许如兰带头捐俸银,率领三县官民重建水闸,疏理渠道,并订立渠道永久疏通的章法。越地百姓依赖此法,农业年年获得丰收。

他治理皂李湖。上虞皂李湖原为一方水利,但在许如兰到任之前,每年灌溉民田仅若干亩,原因是距离皂李湖比较远的狡黠者都想从这里引水他注,由此引发争讼不断。许如兰了解情况后,特为此勘断立石,以保障湖水供应。这一举措使得濒湖者利赖无穷,他们因此为许知府立祠祭祀。

他重修马太守庙。东汉会稽太守马臻,修筑镜湖,遗利于越。唐代开元年间,刺史张楚开始为其在鉴湖旁立祠,后来祠庙屡修屡废。许如兰在任时为纪念这位治水功臣,与郡中乡绅共同出资修缮马太守庙,并邀请余煌为之作记。

祁彪佳《越中园亭记》还记载紫翠亭,“越山水之胜,此亭能尽有之。当开凿时,得苏长公所遗砚,镌铭尚存,越人题咏甚盛”。许如兰在治越余暇,流 连诗酒,气质如兰,便在府山东北山顶兴建紫翠亭。越山水之胜,此亭能尽有之,可见许如兰能得园林山水之妙。巧合的是,开凿时偶得苏东坡遗砚,其上镌铭尚存,越人题咏甚盛,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事。

许如兰在绍兴知府任上的这段“梦砚而得砚”的传奇故事,当时广为流传。按照祁彪佳所说,这段佳话还和许如兰在府山上建立紫翠亭有一定关系。结合陈继儒、倪元璐、施闰章等人所写有关文章,“梦砚而得砚”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许如兰生平非常钦慕大文豪苏东坡的为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于是,在绍兴知府任上某日夜里,梦见苏东坡亲手赠予他一方砚台。第二天,许如兰令家童拿锄头在府山种竹掘地,果真挖掘到一方砚台。拿出来清洗干净端详,砚台玉质金声,背有东坡小像,而且与梦中所见相符。砚台不雕不琢,丘壑天然,因名之曰天然砚。

从此,许如兰视这方砚台如至宝,时时拿来摩挲拂拭,数十年不离寝处。许如兰得砚台后对砚台的见识大增,著有《天然砚谱》一卷。在他去世后,家人还将其居住的地方命名为“思砚宅”。有意思的是,正是得益于绍兴这一方风水宝地,才成就了许如兰与苏东坡的梦中砚台情缘。

许如兰在绍兴不仅惠政卓异,丰功伟绩为官民称颂,而且建亭得砚,诗酒风流,堪为气质美如兰的一方贤牧良守。据记载,后任绍兴知府张三异还将其配享府山东麓的义爱祠,足见其声誉之隆,对绍兴之如山恩重。
回复 
正序看 倒序看 收藏它 发新帖
回复内容:
首页
同城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