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雪夜访戴”之谜
书里书外
25-01-18 07:01 绍兴
楼主
“雪夜访戴”之谜胡文炜

《世说新语》中有一则《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原文是:“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名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戴安道,画家,名戴逵,东晋名士,万历《绍兴府志》谓:嵊“艇湖山,在县东五里,出剡山之左。晋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舟至此返,因名艇湖山,俗呼为并湖山。山上有塔、下有子猷桥、访戴亭。”2012年5月10日,笔者游览艇湖山,山上有艇湖塔、玉皇寺,没有见到子猷桥和访戴亭,当地人称已毁。

“王子猷雪夜访戴”是成语“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来历,是代表晋代名士风度的著名事例,《世说新语》这则文字就象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诗那样隽永耐读。李白以雪夜访戴引发诗情,写成名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元代著名画家张渥有一幅《雪夜访戴图》传世。

然而检核一下,山阴在今绍兴,剡是今天的嵊州。当时从山阴到剡,需先乘船从镜湖向东到曹娥,再从曹娥溯江向南到剡,除此以外没有更近的路可走。这条线路至少有150华里,小船长距离行驶,一个钟头10里不算慢,短距离15里已很快,150里路10个钟头无论如何也不够。王徽之(子猷)是已睡了一觉后,开室、命酌酒、彷徨、咏《招隐诗》之后,再安排船只,然后开船出发。所以访戴不是预先有计划有准备的,而是到晚上先有这么一个不算很短过程之后再乘船去剡。这样看来,他“经宿”是无论如何到不了戴逵家的门前。如果最快 半上午到那里,则家门已开,有人进出,船工和王徽之自己恐怕早已累了饿了,得休息一下补充点食物了。

当然这个事是有的,但究竟是怎么一个过程,例如王徽之所住的具体地点在哪里,是不是就在曹娥附近,戴逵又住在哪里,是不是在始宁(今三界那里)一带。事情就是这么一件事,但要落实复核,恐怕十分困难。
回复 
正序看 倒序看 收藏它 发新帖
yearner
2025-01-18 09:55 绍兴
1楼
一、左思的招隐诗其实描述的东山。我无法考证左思是否在东山待过,但大概率这个东山就是王勃说的东山。因为有泉,有寒溪。

二、根据世说新语中有戴逵操练东山。因此戴逵应该居住在东山。而这段写的是时在剡,是这个时候切好在剡。

三、关于舟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也问过他们划过的,小舟速度远不至于这个。双橹7.5公里是正常的。

但是谢安传中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却成了问题。出哪里?,入哪里?王羲之金庭居谢东山60公里,支遁居谢东山55公里上。晋书的问题比世说新语严重的多。

根据我的推测东山在会稽山背后。谢东山更本不是。
yearner
2025-01-18 10:04 绍兴
2楼
合理的解释是王子猷在东山,也就是他们的旧居(永欣寺旧址),然后在地生情,咏招隐诗。四望皎然也说明了是个城外。非城内。而且两个基友都在东山,一时分开罢了。
麻面多须郎
2025-01-21 13:26 绍兴
3楼
我没有具体测量过,但是绍兴到萧山西兴,夜航船一晚上就到了,不一定是小舟,有有可能是三支橹摇的?
寒狐居士
2025-01-23 16:56 浙江
4楼
误入若耶溪,到平水只好返回,
思想者
2025-02-16 11:14 绍兴
5楼
真事,但有夸张成分。也许是划船一天一夜,夸张成一个晚上。
回复内容:
首页
同城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