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雾尖”原名“戴於(于)山” 胡文炜
大雾尖,在柯桥区湖塘街道和福全街道之间(据2022年出版的《绍兴市地图集》),1982年出版的《浙江省绍兴县地名志》标“豆腐尖”,平时也看到被写作“头雾尖”。
大雾尖是绍兴北部靠近平原的一座名山,海拔351米,为周围二十里最高的山,很远就能望见,山顶上建有香林寺。其西南有容山、雌山(螭山)、花径山等,均低于大雾尖。查嘉泰《会稽志》,记这一地域的山有梅里尖、下马山、六峰山、项里山、花泾山、直步山、徐山、弹丸山(今称弹子山)、海山等,这几座山都低于大雾尖,记载的文字大多较简,如“弹丸山以其状名,下有方坞渡”、(今有方坞村)“海山多桑竹,下有居民三四十户,以渔钓为业”等,但没有记载大雾尖、豆腐尖及其谐音的山。万历《绍兴府志》和嘉庆《山阴县志》的记载大致同嘉泰志,同样没有大雾尖、豆腐尖及其谐音的山。
查万历《绍兴府志·山阴县境图》,在今福全镇容山村的位置绘有前后重叠的两个山头,标名“容山”和“戴於山”(见附图1),正文“山川志”的文字记载是“在府城西南二十七里,其上平旷可容。”查嘉庆《山阴县志·分境图》,共标28个山名,有“容山”和“戴于山”位置也在今福全镇容山村那里(见附图2),该志正文的“土地志”记载是:“容山,在县西南二十七里。”但是这两部志书无论图版还是正文都没有“大雾尖”、“豆腐尖”及谐音的山。
容山,在今福全镇容山村西,处在大雾尖东南,低于大雾尖,但在这一带并无戴於山的名称。据嘉泰《会稽志》:“戴於山,远望若两山,其实一也。居民二百户。或云旧有戴、於二姓居之。”嘉庆《山阴县志》:“戴於山,远望若两山,其实一也。旧有戴 於二姓居之,嘉泰志。”戴于山:万历《绍兴府志》:“戴于山,在府城西南十里,望若两山,其实一也。居民有戴、于二姓。”
志书有戴於(于)山,没有头雾尖,今实地有头雾尖,没有戴(于)山。而志书中戴(于)山的位置正在今实地大雾尖那里,由此可以认定志书中的戴於山就是现在的大雾尖。那么戴於(于)山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实地查访,大雾尖下有戴家村(图3)、于家埭村(图4,属新华村,1982年的《浙江省绍兴县地名志》有载),还有俞家山村、和下俞村,只是没有“於”姓的村名。由于嘉泰志用了“或云”一词,因而“於”“俞”“于”当是同一地名,万历志写的是“于”,嘉庆志注明是来自嘉泰志。所以今天这座大雾尖(豆腐尖、头雾尖)的原名是戴於山,志书中的戴於(于)山就是今天的大雾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