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周书灿教授是研究我国上古历史的一位专家。最近他给我们寄来了有关大禹研究的最新成果,即〈大禹传说的流变与整合〉,运用顾颉刚教授的“层累说”,对大禹传说如何发生、流变、整合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研究,结论令人信服。
周教授认为,大禹的活动范围应该在黄河流域,他的传说最早也起源于这一带。后来因为随着华夏民族的迁移,逐渐向南方流变,最后定格在江南绍兴一带。防风氏是与大禹同时代的中原的一个部落首领,由于纷争失败,南逃至今浙江湖州一带,现今那里还流传着不少有关防风氏的传说。
大禹的故事在今湖南也有不少流传,这是因为那里的三苗族是由江南流迁而去的,把大禹的传说也同时带到了那里。湖南有关大禹治水等传说也不少,但向来为学术界所否定,认为是荒谬之说。
从民族迁徙角度来论述古代传说的流变是一种客观而科学的说法,也为研究古代传说找到了一个基准点。今天的绍兴在上古时期被认为是蛮荒之地,是东夷少数民族所在地,与当时发达的中原文化不可同日而语。大禹不可能到这里来治水,这是人们的一个共识,但为什么绍兴流传了不少关于大禹的传说呢?用层累流变(即一层层的流变)说是很可以解释清楚的,原来是中原华夏族南迁,尤其是防风氏族的南移,将大禹传说带到这里来了。
但是,绍兴本地对大禹的研究却不是这样的,他们大抵先认准大禹就是活动在绍兴这一带的,理由是史前绍兴曾遭遇强洪水,于是就出现了大禹治水这样的传说。可是,他们恰恰忘了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史前绍兴尚处蛮荒,还不具备治水这样的条件,而大禹活动于中国北方,即今山西、河北等地是经考古、考证及古籍记载而被证实的,也是学界的共识。将基准点弄错了,就无法对历史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这是今天某些学人的悲哀。当然,弄错基准点,其原因是世俗利益,有些人就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不惜违背最起码的科学良知,有的甚至于屈从权力。这样的研究还有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