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下:这我也认同,源头最为重要。
不过现在我也不想特别的去追求所谓的音质,自己的耳朵也非金耳朵,适合自己的就成,别难为自己,这方面过度的追求难免会走上舍本求末之道路,还不如加深对音乐本身的感悟。个人观点,哈哈哈。对了,我有2个特别大的号称是数字母带的文件。 (2024-11-16 12:00)
这只是目前能看到的普通母带音源,据说,完全录音室没任何压缩的更大。
我目前收集不少DSD经典老唱片音源,一专辑,基本都是3G左右,目前只能收集到这样的,sony在卖的高保真,有些体积也没有3G大小,目前网上,有很多不是真正的DSD,是普通CD技术升频,然后说是DSD在糊弄人。
我身边,基本都是器材党,他们本意是想重现音乐,但他们忽视了一点,以为器材好,器材贵,就是好的组合,身边正常的组合,一般是10万到20万的多,个别组合是上百万的,但没一个听音环境合格,或者说听音环境能稍稍接近重现声场条件,他们不是完全没吸音,就是吸音过度乱加吸音材料,结果,不是低频收音太快,就是中高频太亮。
想音乐效果好,声场好有氛围感,器材搭配是很重要很关键。但很多人只是器材党,人云亦云,没自我鉴别能力。这些人,因为银彩6有人说好听,结果,我目前看到的所有搭配,都是银彩线。
曾经,有比较熟悉的,每次换器材,总请我去听一下,结果,本来不想说观点,但对方一再问怎么样,我都说中高太亮,低频缺失,他10多年一直换,一直是差不多效果。我曾经建议他换家里现有的单晶铜信号线试试,他不试,也曾经在他请求下,帮他调了一下音箱摆位,当时是时间有点晚,所以大致调整了一下,基本能听出纵深感开阔感,就差再找些反射和吸音的再调整一下,结果,下一次再看到时,他恢复原来位置,说那样摆不好看,我说你的房间没任何反射和吸音,想要听感,就无法顾及观感,但人家就是要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