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中作别金秋十月,一周后便迎来 “立冬”。若没记错,上个周日(10 月 19 日)浙江才官宣“入秋”,绍兴自然也在其中。仿佛江南还在纠结“何时算入秋”,蝉声刚渐远、热烈的夏日才退场,“冬”就急匆匆掺和进四季更替里,让人总觉得少了份对秋的怀恋,缺了秋的况味与情致。
未做过专门调查统计,但即将逝去的这个十月,大抵是有气象记录以来降水量最少的十月。上旬全无雨;中旬“入秋”前夜(10 月 17 日),才落了一个多时辰的小雨;直到送别金秋的前两天,10 月 30 日与今日 31 日,“雨姑娘” 总算光顾绍兴。尤其今日,从上午八点到十点,午后直至此刻夜幕降临,雨仍在飘洒。这般算来,十月里:3 天有雨,6 天阴天,21 天是多云到晴天。
一周后的 11 月 7 日,便是乙巳年的 “立冬”。今人偏爱以“连续 5 天日平均气温低于 10°C”界定入冬,但节气从不管这些,两千多年来始终循着自己的节律。其实在先民眼中,春夏秋冬并非厚此薄彼,他们为四季定了方位、赋了职责,更给了 “姓氏”:
春姓 “木”,位属东,天干为甲乙,木气盛则春至,故春主 “生”;
夏姓 “火”,位属南,天干为丙丁,火气盛则夏来,故夏主 “长”;
秋姓 “金”, 位属西,天干为庚辛,金气盛则秋临,人喜秋实,故秋主 “收”;
冬姓 “水”,位属北,天干为壬癸,水气盛则冬到,万物草木退藏,故冬主 “藏”。
说到这儿,或许有人会问:四季轮回的天干里,为何少了戊己?五行中又没了“土”?这恰是中华先民的智慧 —— 东南西北十字相交之处,便是中央,而戊己对应的正是中央之“土”。如此一来,四时轮回与东西南北、天干五行融会贯通,世世代代沿袭至今,纹丝不乱,始终指导着农事与百姓的日常生活。
自古以来,人们似乎格外偏爱“金”。金是财富的象征,古今中外因黄金引发的战争、掠夺与杀戮,史不绝书;黎民百姓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佛教信奉 “佛靠金装”,皆离不开这个“金”字。不知先人是否有“木春”“火夏”“水冬” 的叫法,反正如今国人并无此习惯。年复一年,秋便被冠以“金秋”;恰逢十月是收获时节,金黄的稻穗、黄澄澄的玉米相映,“金秋十月” 的说法便愈发深入人心。
窗外,夜幕已临,此刻,该与十月说声:再见!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
与九月作别仿佛还在昨天,
今日却又要对十月道一声再见。
清理十月的云盘,
删除烦恼与所有不开心,
给心灵留出储存快乐的空间。
不负韶华,别秋迎冬;
难得糊涂,活在当下。
放下过去,迎接明天,
不怠慢,不蹉跎,
坦诚挥手,告别心中的旧时光。
告别十月,也告别内心的浮躁,
顺便把自卑、迷茫,
烦恼、惆怅,全都丢掉。
告别十月,告诉自己:
不必计较他人的评说,
毋须在意他人的议论,
坦然走自己的路,用心做好自己。
浮生一阙,日暮天涯;
铅华洗尽,宠辱不惊。
看庭前花开花落,
望天空云卷云舒。
尽情享受暮秋的凉爽,
沉醉于秋尾巴的舒适与安宁。
我要敞开胸怀,
尽情去拥抱 ——
愿自己在暮秋里,
遇见经典,遇见智慧,
遇见良善,也遇见那个风韵犹存、
笑里全是坦荡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