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生死竞速24天!绍兴市人民医院ECMO技术挽救重症患者
yizhen风
25-10-23 13:53 绍兴
楼主
67岁的裘女士(化名),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在等待磁共振检查期间,裘女士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休克。得益于绍兴市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协作施治及ECMO技术的支持,裘女士被成功植入了心脏起搏除颤器(ICD)。经过24天的全力救治,患者最终顺利转出重症病房,到普通病房进一步康复治疗。

惊心一刻!

六旬妇女心脏骤停

“不好!这里有个人情况不好!”那天,检查等候区突然响起急促的呼救声。裘女士在等待磁共振检查时,突发恶性心律失常,瞬间陷入心源性休克,当时四肢冰凉、口唇发绀,生命体征急剧下坠。

医护人员箭步冲至她身边,就地展开抢救。他们立即启动心肺复苏并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心电监护显示:室颤心律,予电除颤3次,同时持续心肺复苏后裘女士的心跳得以恢复,但血压需要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超声提示全心增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EF12%)(备注:正常50-70%),情况还是非常危急!

果断出手!

ECMO架起“生命桥”

时间就是生命。裘女士的生命体征正在恶化,与家属沟通后,重症医学科的孙雪东主任医师果断发布抢救指令,掷地有声:“准备上ECMO,为心脏争取时间!”ECMO团队在几分钟内全部就位。孙雪东主任、俞国峰主诊医师、项璐霞医师迅速分工、快速建立ECMO通路,巡回护士许婷默契地传递管路与药品,预充护士吴洁雨迅速预充并启动机器。整个过程就像一部精密的钟表,每个齿轮都严丝合缝,配合默契。

流量稳定!氧合达标!”医师的声音带着难掩的激动,这场持续数分钟的战役暂告捷报。随后,心内科鲁勇主任、孙勇团队将裘女士转至DSA室行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排除明显阻塞后,即刻转入外科重症医学科进行后续救治。

精密守护!

多学科团队排隐患

转入重症病房后,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心功能极差易引发心衰加重,ECMO支持下的感染风险、出血风险如影随形,长期卧床可能导致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医护团队24小时轮班值守,监护仪的滴答声与ECMO的运行声交织成生命的守护曲,数据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生命的语言。

与此同时,还需要预防各种潜在的风险,这就像一场“排雷战”:

防感染:所有生命通路接口的无菌化维护,以及对无菌原则的恪守,为她构筑了一道坚实的无形屏障,确保治疗环境的安全洁净。

防血栓与出血:ECMO治疗中,维持血液在体外管路中顺畅流动至关重要。SICU医护团队通过持续监测凝血指标,精准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治疗安全有效。同时,护士会定时检查穿刺部位、皮肤黏膜等情况,与医生密切配合,平衡治疗需求与身体安全。

防压疮:每隔两小时,护士便会为裘女士轻柔地翻身、按摩骨突处的皮肤。这不仅是预防“压疮”,更是为了维持她肌肉的功能,并让她感受到,即使在此刻,她的身体依然被精心照看着。

在ECMO保护下,通过MDT(多学科联合诊治)排除了裘女士罹患冠心病的可能,考虑为扩张性心肌病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心内科团队为裘女士安装了心脏起搏除颤器(ICD)。ICD兼具监测心律异常、起搏纠正缓慢心律和电击终止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功能,可以把它理解为“内置在体内的、24小时待命的急救车和除颤仪”。

看见曙光!

早期康复唤醒生机

许多人误以为ICU的病人只是“躺着接受治疗”,然而ICU团队早已开始了“早期康复”计划。当裘女士的病情相对稳定后,康复治疗师范鹏程就开始对患者手部屈伸运动进行帮助:“裘阿姨,我们来活动一下手指,好不好?”起初没有任何回应,但终于在某一天,大家惊喜地看到她手指微弱地屈动,眼睛也微微睁开。那一刻,整个团队都激动不已!

最终胜利!

“人工心”功成身退

24天的日夜坚守,24天的精准施治,24天的多学科联动。最终,裘女士的心脏终于坚强地独自跳动了起来,ECMO成功撤离。目前,她已安全转回普通病房进一步康复治疗,身体情况一天天好转。

作为绍兴市危重症救治中心,绍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拥有成熟的ECMO救治团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24小时为生命保驾护航。他们始终坚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

http://m.shaoxing.com.cn/p/3378905.html







回复 
正序看 倒序看 收藏它 发新帖
学僧
2025-10-23 14:24 绍兴
1楼
鲁勇 态度很不错的,人品也正。
回复内容:
首页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