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绍兴 E 网的朋友们,是不是好多人和我一样,中秋前后家里的月饼就没断过?朋友提前送的礼盒、单位发的福利、走亲戚时对方回赠的,有蛋黄莲蓉、豆沙五仁,还有各种新式流心的,当时看着热闹又喜庆,结果过节没吃完,这都过去半个月了,冰箱里还堆着好几盒,扔了觉得可惜,吃又总有点犯怵?
其实不光是 “吃不完” 的困扰,更得注意月饼这东西,看着精致,却是典型的高糖高油食物,多吃或者放久了再吃,对身体的危害可不小!先跟大家掰扯掰扯这些隐藏的 “小麻烦”:
首先说高糖,一块中等大小的月饼,糖含量可能就占了每日推荐摄入量的一半甚至更多。常吃的话,血糖容易波动,家里有老人或者血糖偏高的朋友,可千万不能大意;而且多余的糖分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不知不觉就容易长肉,想保持身材的小伙伴也得控制;另外,高糖还会加重口腔负担,吃完不及时清洁,蛀牙也容易找上门。
再说说高油,月饼的饼皮为了追求酥软口感,制作时会加入不少油脂,像莲蓉、豆沙这类馅料,为了顺滑细腻,油脂含量也不低。长期摄入过多油脂,会增加肠胃消化负担,吃多了容易腹胀、反酸;还可能让血脂升高,对心血管健康不太友好,尤其是本身消化功能弱的小孩和老人,更要少吃。
更关键的是,现在已经过了中秋半个月,就算月饼还在保质期内,储存不当也容易出问题。如果一直放在常温下,可能会滋生细菌;就算放冰箱,反复拿取也会让月饼受潮、串味,口感变差不说,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那这些朋友送、单位发、亲戚给的月饼,到底该怎么处理才不浪费又安全呢?给大家分享几个我试过的实用办法:改良吃法,减少负担:把月饼切成小块,当成早餐的 “小点心”,搭配无糖豆浆、牛奶或者清粥,既能中和月饼的甜腻,又能控制摄入量,一块就能当一餐的 “调味剂”,比单独吃一整块要健康不少。比如我家剩下的蛋黄月饼,切小块配着白粥吃,咸香口感还挺搭;流心月饼加热 10 秒,配黑咖啡,甜苦平衡也很绝。融入烘焙,变新花样:把月饼的馅料挖出来,和面粉、鸡蛋混合,做成小饼干或者司康;如果是莲蓉、豆沙馅,还能包在包子、馒头里当内馅,蒸出来的主食带着淡淡的甜味,家里小孩和老人都能接受。不过要注意,因为馅料本身含糖油,烘焙时就别再额外加糖加油啦,避免双重负担。合理分享,避免浪费:既然月饼有不少是亲友和单位给的,也能继续 “传递心意”。比如给刚搬新家的邻居送两小块,给加班的同事带一盒当加餐,或者分给老家来的亲戚,他们可能也喜欢这种节日糕点。既解决了自家的 “库存”,还能拉近距离,让月饼的心意不浪费。注意储存,把控时效:不同来源的月饼包装可能不一样,处理时要多留意。散装月饼或者拆开包装的,一定要用保鲜袋密封好,放进冰箱冷藏,3 - 5 天内吃完;单位发的盒装月饼,先看包装说明,写着需冷藏就别放常温,没拆封的也别久存,毕竟过了中秋,新鲜度会慢慢下降。不管哪种,过了保质期哪怕看着没坏,也千万别吃了,安全第一!
最后想跟大家说,月饼承载着朋友的心意、单位的关怀和亲戚的牵挂,是中秋的仪式感,但健康更重要。别因为舍不得浪费就硬吃,合理处理剩下的月饼,既能不辜负这份份心意,也能让身体少点负担。大家家里是不是也有不少亲友送、单位发的剩月饼?还有没有其他处理妙招?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聊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