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绍兴,气温定格在21-24°C—— 这是今秋以来,最高温首次跌落到 25°C 以下,比昨日的 33°C 足足低了近 10°C。秋阳也似偷了懒,躲进云层不见踪迹,苍穹被一块硕大的灰色纱幔轻轻裹住,透着几分寂静的神秘,让越城的一整天都浸在柔和又深邃的氛围里。
原说昨日与今日都有小雨会光顾绍兴,可雨姑娘迟迟不肯赏脸。好在两日的暑气已被悄悄压下,空气里总算有了秋天的味道。不必说清晨光着膀子趴在北窗的惬意:微风拂过行道树的梢头,凉意便顺着风尖漫上皮肤,那股子凉飕飕的触感,是今秋从未有过的清爽。只是心里难免犯嘀咕:这乙巳年的天气到底怎么了?再过八天就是霜降,晚稻都要割了,偏偏有人不肯说“入秋”。难不成“秋处露秋寒霜降”这串节气,全要裹在夏天里吗?
其实在我认知里,更在心底深处,自立秋的风第一次掠过枝头时,这季节就已是乙巳年的秋了。要知道,四时更迭、万物循生,从不是谁的“宣布”能定夺的,那是大自然循着亘古规律悄然轮转的节律。两千多年时光流淌,这份循环始终精准如仪、不曾偏失,正是华夏智慧与天地法则相融相生的最佳印证。不然,这二十四节气怎会早在 2016 年,就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早生态徒步时,瞥见小河边、桥头畔的拒霜花正热热闹闹地开着。心里忽然明朗:不管你宣不宣布“入秋”,拒霜花的绽放早已说明,这不仅是秋天,更是晚秋了!这花本就开在霜降前后,而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一到,立冬还会远吗?
拒霜花素有“秋日里的火焰”之称。入秋后,别的花儿纷纷在秋风中瑟缩凋零,唯有它以傲然之姿,把整个生态广场都“点燃”了。这被苏东坡写下“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的花儿,正用层层叠叠的花瓣,向今人诠释着何为“拒霜”的勇气。
“拒霜”二字,从来不是虚名。待霜降节气临近,寒气渐浓,其他花儿早没踪影,草木也纷纷收起生机,唯有拒霜花不惧浓霜,反倒开得愈发浓烈“染露精神别,拒霜气色全”,它偏要在低温里绽放出更艳的奇观,倒像极了人生困境中那股绝地反击的劲儿。
在这个崇尚“速朽”的时代,拒霜花用整个秋天的坚守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往往需要时间沉淀。它不争春日的烂漫,不屑夏日的艳丽,只等万物萧瑟时,才缓缓舒展花瓣 —— 恰如那些在默默耕耘里,终将绽放光芒的人生。就像它花瓣上凝结的晨露,既映着朝阳的光辉,又守着自己的清澈。
拒霜花与霜共舞的模样,本就是物候的密码。它的绽放,精准呼应着霜降 “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的气候特征。花芽分化要经昼夜温差10℃以上的刺激,比菊花更耐寒的性子,让其成了“霜秋”最贴切的代言。
拒霜花,今晨见你开得这般尽兴,这般抖擞,在小河边、桥头畔热热闹闹地怒放,我便懂了!这是你在霜降前夕,奏响的晚秋绝唱!你以“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的孤勇,分明在强调:霜降就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你用独特的物候特征与美学意象,重新勾勒出晚秋的绚烂,再次告诉所有人:入秋与否,从不是凭谁给定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