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80岁以上老人,多半逃不过的是哪七个现状
林冰
25-09-12 18:40 绍兴
楼主
现状“80岁以上老人,多半逃不过的这七个现状”,抄录如下:

一,肌肉流失是第一道门槛。

别以为不去健身房就跟肌肉无缘,肌肉是撑起代谢和行动的根本。超过80岁的人,平均每年流失1.5%~2%的肌肉量,光靠“多吃点肉”解决不了。

一, 吞咽功能退化,是被严重低估的风险。

很多老人吃饭慢、挑食、喝水呛,家属以为是“正常老了”,但这可能是吞

咽肌群协调能力减弱。有研究指出,80岁以上人群吞咽障碍发生率超过30%。

二,第三个是味觉退化。

听起来像小事,实则影响巨大。味蕾数量随年龄锐减,尤其是对咸味和甜味的感知下降,导致老人越吃越咸,越吃越重口味,钠摄入过多,直接推高血压。

三, 认知能力下降,是最让人难以接受、但又极其普遍的一环。

80岁后,脑部体积持续缩小,海马区尤其明显,影响记忆、空间感、执行功能。80岁以上人群中,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5%以上,而这往往是“滑向失智”的前哨。

四,别忽视睡眠质量的变化。

80岁的人,褪黑素分泌减少,大脑对昼夜节律的感知能力降低,导致入睡困难、早醒、浅睡多梦。长期睡眠紊乱,情绪波动、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低下,一环扣一环。

五,社会连接断裂。

退休、丧偶、子女外出,80岁之后,人际圈急剧缩小。孤独感像慢性病一样渗透进生活。研究发现,长期孤独的老人,其死亡风险增加26%,远超某些慢病。

七,最后一个,不是生理也不是心理,而是医疗资源获取能力下降。这个被很多人忽略了。80岁以上老人,往往面临行动不便、信息获取滞后、子女陪同困难等现实问题。

以上七个现状,不管逃过与逃不过,除了最后两个,前五个:1,肌肉流失;2,吞咽困难;3,味觉退化;4,认知能力下降;5,睡眠质量变差。似乎道出了眼下老年人存在的困惑,但这绝不是80岁以上老年人的专有的“特殊待遇”。

有研究表明:人体衰老的本质是“长期隐性积累”的过程。

25-50 岁:以“隐性积累”为主,衰老在微观层面进行,个体基本无感知;

50 岁后:“隐性积累”逐渐接近阈值,开始出现轻微症状(如疲劳、记忆力下降);

60 岁以上:“隐性积累”易突破阈值,可能因一次刺激(劳累、感染、情绪波动)引发“突然掉链子”(如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器官衰竭)。

这还没说80岁以后的“突然掉链子”(如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器官衰竭)。

其实,过了花甲,以上五种现状单个,或两三个就接踵而至;古稀之年后,这五个“坑”或许就一个一个埋在你面前。决非得到80岁后才会来“报到”。因为,人的衰老这是个缓慢的过程,是个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进行的过程。绝非79岁时,还好好的,一脚跨进80的门槛,“就突然掉链子”哗啦啦一下子崩溃了。

换句话说,衰老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并非79岁时还一切良好,一过80就骤然崩塌。这些变化往往在六十岁后便已陆续显现,至古稀之年逐渐明显,八十岁后更为突出。

作为一名非医学专业人士,甚至是个“医盲”的我,不敢断言“衰老”的本质,但我相信万物皆循因果。人体的衰老亦然:“突然崩溃”是果,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是因。或许衰老的本质,正是“长期的隐性积累”与“短期的显性爆发”共同作用的结果。
回复 
正序看 倒序看 收藏它 发新帖
江南一景2011
2025-09-13 05:22 绍兴
1楼
人体的衰老没有固定的年龄段,与机器一样,使用与保养是关键。
回复内容:
首页
同城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