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6 日周六,是“星群”半年前定下的重聚日 —— 回溯到 7 月 5 日那个周六,正是我们上半年最后一次聚餐散席时,众人笑着约定的下半年再会之期。时光如驹隙,从 7 月 7 日小暑到 9 月 7 日白露,两个月的光景转瞬即逝。昨日上午,群主已在群里提前告知了相聚事宜,今日上午十点半,我准时徒步前往西江路张氏赴约。
十一点刚过,群里弹出群主的消息:“家里还有点家务没收尾,你们先开聊,我得迟几分钟到。”末尾缀着三个双手合十的作揖表情,满是歉意。
见此消息,我跟已到场的四位群友提起一桩事:昨天群主告诉我,一个多月前,老婆不慎摔了一跤,脚踝摔成了骨折。万幸经友人介绍,找到东街的王永明伤科诊治,无需开刀绕钢丝,只需上夹板、贴膏药,更贴心的是,经友人牵线,王医生每周专程到群主家为他老婆换药。如今嫂子已卧床五周,虽能勉强行动,却仍需静养。毕竟 “伤筋动骨一百天”,急不得。
这段时间,群主在家当值舍姆娘,买菜、做三餐,里外一把手,已经做了一百多餐饭。今日他先把老婆中饭侍候好,再赶过来与我们相聚。其实,我昨就劝他,今日小聚算了,下次再补也行。可他却坚持,我快些赶来,两不耽误。
中午成六人小聚:张开车捎上何与徐,高乘公交,加上我和迟来的群主。
飞龙在天在家办七月半,蒋与秦被琐事绊住,无法分身,马“泥牛入海”,自由人因身体欠佳,长期潜水的童,在地球另一端的顾,算来 17人的“星群”今这六人成了“基本户”。
席间,群主语气里带着几分伤感:“咱这群,前些年走了长脚,接着老群主得中风后遗症,卧床三年,若没奇迹,怕是无缘‘星六聚’。今自由人又被病魔缠上” ,他顿了顿“所以啊,更得珍惜今天能坐在一起的日子。人吃五谷,年纪大了,病痛找上门是常事;反过来,要是能一直无病无灾,那才是稀罕事。”
对啊,有句老话:“六十不出门,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这话说的是昔人对衰老与健康的谨慎,藏着旧时的“健康优先”与“伦理责任”。可如今,我们迈入数字化时代,这句老话早已不合时宜了。如今是“六十小弟弟,七十多来兮,八十不稀奇,九十笑咪咪,百岁才算古来稀”。老年人的生活,早不是过去那般“束手束脚”。
我以为,面对现实也不用太悲观,该琢磨的是如何以积极的心态,把晚年生活过好,重新找到生活的秩序感。丢掉“老年 = 衰退”的消极认知,正视衰老,不回避“失去”,更尊重现实,承认“正常变化”而减少焦虑。学习“新知识”,不追求“精通”,而享受“学习的过程”。努力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做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