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47岁的张先生长期受肩颈酸痛困扰,这天回家后,他感到肩膀脖子酸痛难忍,就跟往常一样,让妻子根据之前网上新学会的按摩手法按摩肩颈。
随着他“再重点”的要求,妻子力道越按越大……
按完后,张先生果真觉得肩颈部位松快多了。可半小时后,一阵天旋地转的眩晕毫无征兆地袭来。他以为是太疲劳了,倒头就睡,谁知第二天醒来,头晕不仅没缓解,走路时双脚也像踩在棉花上,身体一个劲往左侧歪。
妻子慌忙拨打120,将他送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神经内科黄焕副主任医师发现,张先生除了眩晕、步态不稳,还伴有眼球震颤一一这是典型的小脑受损症状。头颅 MRI检查结果让人吃惊:右侧小脑大面积梗死!
之后,通过脑血管造影,确诊张先生患上右侧动脉夹层。
张先生的椎动脉因外力挤压出现内膜撕裂,血液渗入血管壁形成血肿,既造成血管狭窄,又产生血栓,脱落的栓子直接堵死了小脑供血血管。
所幸,经过紧急治疗,张先生的血管逐渐修复。
发病前都有过按摩经历
这样的惊险并非个例。黄焕的诊室近两年已收治过多名类似患者,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发病前有过按摩经历。
而这类事件,连公众人物也未能幸免,中国台湾演员林依晨的母亲就曾因推拿导致小脑中风。
“过去总说脑梗是老年病,现在中青年患者越来越多。”黄焕说一组数据表明:45岁以下青年卒中占比已攀升至10%-14%。而在中青年卒中的病因中,10%-25%都与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有关,其中椎动脉夹层占比最高,达48.4%。
为何脖子按摩如此危险?
黄焕介绍,人的椎动脉由内膜、平滑肌层和外膜构成。当颈部受到外力冲击或过度扭转时,椎动脉内膜可能被撕开一个小口,血液趁机钻进内膜与中膜之间,一方面导致血管变窄,另一方面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顺着血流冲进颅内细小血管,就会引发脑梗死。
“最危险的是椎动脉V2段,它被骨头紧紧包裹着。”黄焕解释,这个部位没有缓冲空间,按摩时用力按压、扭转,就像“夹在门缝里的水管”,稍不注意就会被挤伤。
美国心脏协会早已明确警告:颈部推拿会显著增加中风风险,尤其是追求“咔哒”声响的扳颈动作,简直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三类人需格外警惕
黄焕特别提醒,以下三类人尤其要管好自己“想按摩的手”:血管“脆皮”者、“三高”人群(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追求“狠力道”者。
另外,超时使用按摩椅,突然转头,蹦极,甚至打喷嚏时过于用力等,这些都可能成为血管撕裂的诱因。
实在需要放松,首先要避开危险部位,颈前两侧的颈动脉窦、后颈正中和两侧的椎动脉穿行区绝对不能碰,肩背部肌肉才是相对安全的选择;
其次力度必须轻柔,以放松肌肉为目的,感到疼痛就是身体发出的“停止信号”;
最后一定要选正规机构,非专业技师缺乏解剖知识,极易误伤血管神经,最好先到医院评估是否适合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