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由“老龄化”说起
林冰
25-06-12 17:42 绍兴
楼主
今日清晨,凤凰台一档节目播“全世界都在变老!”心想,这是废话,谁能不老,就是神仙也会变老。论语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谁都会跟着流水般的岁月逝去,这流水将昼夜不停啊!

是那位女主播说的几组数据,让我驻足凝视,悉心聆听:“根据2025年3月2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目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为2.2亿人,占总人口的15.6%,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以下是详细分析:‌

1. 当前老龄化规模与趋势

人口总量: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亿,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为22%和15.6%。这一数据远超多数国家的总人口规模。

2. 老龄化特点

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少子化和长寿趋势成为其加速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少子化现象愈发明显,年轻一代家庭观念转变,生育意愿低迷,导致新增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医疗水平显著提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岁左右,且仍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这特点:规模大,速度快,高龄化,未富先老、城乡倒置等。

记得,那是上世纪末的1999年,我尚未退休,手机是2G,没有微信,从纸媒上获悉:“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千禧年前,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以上。四分之一世纪过去,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5.6%。

是啊,我辈是人口年轻化的过来人,那时,身边周遭没有老人,64年下乡那会,整个生产队,没有长于70岁的老人,整个大队,即三个自然村找不到一位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次乘轮船往返,乘客中没有一位老年人。就是在富盛街里闲逛,也难觅长者风范。

如今,我动一动,转个身,周遭全是15.6%的老人,微信,电话的来者全员银发,唯有家族谱系中尚存几位隔代晚辈属例外。公交场景更成缩影:车厢里此起彼伏的长者卡刷卡声,恰是老龄化社会最生动的注脚。你说,这社会焉能不是老龄化。

究其原由,当然是多重社会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持续走低的生育率,使人口金字塔基底收窄,青年群体规模萎缩,导致代际传承动能不足,生育与养育成本的失衡,更形成"生息断代"的恶性循环。这些因素共同构成老龄化的核心驱动力,其本质折射出人口发展规律的内在约束——任何试图通过政策干预扭转长期趋势的尝试,往往难逃事倍功半的困境。

说到这里,暗自庆幸,我辈不枉此生,啥都让吾亲历,难道不是吗,我父辈怕听都未曾听到过“老龄化社会”!
1元
回复 
正序看 倒序看 收藏它 发新帖
剑胆书心姐
2025-06-12 22:53 绍兴
1楼
说个新角度,现在社保问题医保报销局限性迎来新的调整,可能也是无形的手在加速代谢老龄人口,降低或者暂缓老龄化趋势。
回复内容:
首页
同城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