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再读“十五从军征”
镜湖光头乔
25-05-26 10:50 浙江
楼主
读书的时候,也许会有理想。但是多年之后才懂得,这个世界其实是世态炎凉。

如果理想是人生的目标,那么鱼跃龙门算不算是一条捷径?然而,跃过龙门的又有几个?大多数都在跃得精疲力尽之后,依然还是一条鲤鱼,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无非是曾经去跃过龙门而已。用我们的话来说,就算是见过了世面。

然后呢?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所以,因为精彩,许多人都想走出去。而因为无奈,大多数人从开始的背进离乡,到最后的回归故乡。然而,人已经不是当初的人,故乡也不再是曾经的故乡。

忽然想到了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首诗,其实此诗读来虽然令人感慨,但是在感慨之后感觉还算是好的,至少后面是“笑问客从何处来”,一个笑字,说明了世道太平。

而汉时的那首无名诗,却是道尽了人世沧桑: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前四句已然是无限的伤感。后面的却是不忍卒读,字字句句里,是家园破败的孤独凄凉与悲惨。而能够活着归来,却似乎又是一种奇迹:兵荒马乱的时候,无论是戌边还是作战,大抵都是十死一生,活着尚且不易,然而归来之后却是:不知贻阿谁?

年少轻狂时,也许曾经有过理想,但是在许多年以后方始懂得:活着就是人生真正的意义,而平安无恙才是最好的的人生。
回复 
正序看 倒序看 收藏它 发新帖
平淡半生
2025-05-26 17:37 浙江
4楼
这首诗,我没背过呢
青碗豆
2025-05-26 16:47 绍兴
3楼
如果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还是好的
口孑乚山
2025-05-26 12:03 浙江
2楼
兄弟为何落得如此多愁善感…
哉冉
2025-05-26 11:26 浙江
1楼
老乔,沙发我坐了
回复内容:
首页
同城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