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不改变观念怎么行呢!
老桩
25-05-21 15:20 绍兴
楼主
韩祝贤文

对于南瓜,我向来觉得自己在种植和识别方面是有些经验的。我家老宅有个将近二百平米的院子,大部分是杂地。从 60 年困难时期开始,就种上了南瓜。因为南瓜幼嫩的时候能当蔬菜,成熟了能代替粮食,在那个粮食短缺的年代,种南瓜着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每年到了秋季,我家收获的成熟长南瓜能有三十多个,每个大概四到七斤,能收二百多斤呢,堆了满满一个屋角,一直能吃到初冬。长达三十年的种植经历,我自认为对于南瓜的品种、种植、口感、吃法等等,都积累了一点经验。





当年我家种的是肖山“沙地”品种,个大、柄长、肚子小、皮呈紫色、肉质粉糯,不管是幼时嫩的还是成熟老的,吃起来都不错。

还有一种圆形早南瓜,小的时候像碗口那么大,特别鲜嫩,适合作菜吃,用作干菜汤的汤料,那碧绿的皮色和琥珀般的汤色,看着可美了。但当成熟了吃老南瓜,就不是最好的选择了。









然而,这几年出现的新品种、新吃法,真让我大开眼界。

首先是前些年,超市里开始卖一种叫“蜜本”的老南瓜品种,它一出现,给种本地南瓜的农户重重一击。本地品种南瓜,细颈大肚,颜色是淡褐色,口感时好时坏,质量很不稳定。可外来的“蜜本”品种,大小均匀,脖子粗肚子小肉还多,比本地品种更胜一筹。而且价格便宜,超市卖每斤低的时候才五、六角,贵的时候也不到两元钱。还不用费劲挑挑拣拣,随便拿一个,个个粉糯香甜。所以,这几年我买南瓜,不再买农民自己种的本地品种,而是改买外地运来的蜜本品种,口感个个有保证。





再次,以前的老品种,买的时候得碰运气,运气好能买到好吃的,粉糯可口。运气差的,肉粗糙不粉糯也不甜,口感极差,只能拿去喂猪,我们叫它“饲猪南瓜。”? 而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圆形叫“贝贝”南瓜的,圆圆的像小碗那么大,幼嫩的时候烧熟了吃,粉粉的很鲜美,成熟了吃粉糯香甜,味道能跟红薯媲美,还能成串地结果。产量大增,跟本地品种比,又强了好多倍。





其次,现在南瓜的品种,和种植生长情况,真颠覆了我的三观。以前南瓜结果,每档叶芽处就只长一个,一株同时最多也就长二、三个。一个可采摘了,一个正开花,一个刚萌芽,循环着长和摘。现在有种叫“早熟无籽青绿”的南瓜,能在一个叶结处,像香蕉串似的结出三、四个聚在一起。还能相邻叶腋连着结果,档档有结果。不光好看,产量还大大提高了。





以前种南瓜就为了吃果,一般不吃藤蔓。在 60 年代初食品短缺的时候,倒是吃过南瓜花。吃法是摘来半开的花朵,取下花瓣,用盐稍微腌一下再炒着吃。现在流行吃南瓜藤,拿一尺长的藤蔓尖头,撕去外皮,用蒜瓣当佐料,用油炒着吃,别有一番风味。尤其,南瓜抗病抗虫力强,不必喷农药,人们信其绿色食品,现在吃藤蔓的人多了。为适应市场需要,新培育出了一种专门吃藤蔓的南瓜。这种专门吃南瓜藤蔓的品种,生长得很快,十天就能采摘一次,蔓茎又粗又嫩,跟普通南瓜蔓又细又硬可不一样了。这又是一个新品物种。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不断涌现,优胜劣汰是必然的。南瓜都是这样了,其他的就更让人防不胜防,就像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让那些以手拨算珠为傲的高手们,一下子就傻了眼。近期Al的出现,又让许多费神费脑的事儿,一蹴而就。科技的发展进步,就像汹涌奔腾的浪潮,冲击得就是那么无情。我们不改变观念,不做好防备,不努力学习,怎么能行呢!

2025--05



回复 
正序看 倒序看 收藏它 发新帖
回复内容:
首页
同城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