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记者日前从绍兴市中心医院获悉,近年来,受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高脂饮食等因素影响,高血压发病率持续攀升,且呈现年轻化、低龄化趋势。
近日,记者来到绍兴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看到候诊区内已有不少患者等候就诊,副主任医师王黎刚接诊了一名32岁高血压患者。“每周门诊都会遇到几位30岁左右的新确诊患者,其中不乏因忽视早期症状而导致病情加重的案例。”王黎表示,许多人认为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他的门诊数据显示,30岁至50岁的高血压患者占比已达25%。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正在“侵蚀”青少年群体的健康。王黎回忆起近期接诊的一名17岁患者程程(化名)。程程长期熬夜,日常饮食以碳酸饮料和外卖为主,体重超标却未加以控制,在校园体检中测出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远超正常范围,最终被确诊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成因复杂,但九成患者属于原发性高血压。”王黎解释,除遗传因素外,高盐高脂饮食、肥胖、吸烟酗酒、精神压力等都是重要诱因。值得注意的是,轻微头晕、头痛、头昏或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偶然测量血压时才被发现。门诊中,年轻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多项高危因素,比如外卖中的重口味饮食导致钠摄入超标,久坐少动加剧代谢紊乱,叠加熬夜引发的内分泌失调,血压自然难以控制。在王黎看来,加强中青年人高血压的早期识别和管理尤为重要。
据悉,高血压具有“沉默杀手”的特征,血压长期失控会损伤全身血管,显著增加心梗、中风等风险,还可能引发肾衰竭、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值得警惕的是,公众却对高血压存在诸多认知误区。王黎观察到,部分患者血压一降就自行停药或盲目跟风换药,反而造成血压波动。王黎说,高血压需要长期规范用药,擅自中断治疗可能加剧血管损伤。此外,重治疗轻管理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许多患者忽视日常监测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王黎认为,人们需构建“预防-治疗-管理”的闭环体系。健康人群应养成每日监测血压的习惯,并与医生建立长期随访机制,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王黎呼吁,从青少年到中老年群体,均需树立健康意识,通过科学干预打破高血压年轻化和低龄化的魔咒,让高血压真正成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
(越牛新闻综合笛扬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