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025年的王阳明先生拜祭之旅》
红色小绍兴
25-04-06 15:47 绍兴
楼主
《2025 年的王阳明先生拜祭之旅》

作者:沈建昌

2025 年 4 月 5 日,那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阳光透过云层洒下,仿佛是阳明先生的智慧之光在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道路。我们一行二十多人,怀着崇敬与虔诚的心情,踏上了前往墓地拜祭王阳明的征程。

大巴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窗外的景色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在眼前不断变换。我的心中却早已被对阳明先生的敬仰所占据,思绪也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当大巴车终于停在阳明先生的墓地大门口时,我们依次下车抬阶而上前往墓地,手中捧着花篮和菊花,心中满是对先生的敬意。花篮上的鲜花娇艳欲滴,仿佛是我们对阳明先生的一片赤诚之心;菊花则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仿佛是先生的精神在世间的延续,到了墓地前,一股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恭敬地将花篮和菊花放置在墓前,然后到了三杯绍兴黄酒以示敬仰,马上黄酒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仿佛是我们对先生的敬意在升腾。接着,我们三拜礼成,心中的敬意也愈发深厚。

在朱越民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朗读朱老师写的“知行合一.此心光明”部分章节。那激昂的声音在墓地间回荡,仿佛是阳明先生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激荡。我们一字一句地朗读着,仿佛是在与先生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我们对先生的敬仰和对心学的追求,每一个音节都仿佛是先生的智慧在我们耳边低语。

朗读完毕,我们开始拍摄视频和照片,以留念这一神圣的时刻。那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了我们对阳明先生的敬仰和对心学的追求,也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随后,我们去看了王阳明心学修道之地。那是一座幽静的山谷,我们在山道中绕道而行,小鸟在林间歌唱,蝴蝶在花丛中舞蹈,我们仿佛置身在人间仙境。我们沿着山间的小路缓缓前行,心中充满了对先生的敬畏之情。看着那简陋的修道之所,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先生在修道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然而,正是这种艰辛,铸就了先生的伟大精神和卓越成就。他在修道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最终悟出了“知行合一”的真谛,成为了一代心学大师。他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

下午,我们来到了绍兴道教协会的“龙瑞宫”福地。在这里,朱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传习录》内的“答聂文蔚与王阳明”的书信录。朱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仿佛是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心学世界的大门。他用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阳明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我们静静地聆听着,心中满是对先生的敬佩和对心学的向往。

在讲解过程后,龙瑞宫孔道长,为我们讲解了道教文化的礼仪及健身养性的“八段锦”。孔道长的讲解细致入微,仿佛是在为我们传授着道家的智慧和精髓。他用优雅的动作和舒缓的语调,让我们感受到了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跟着孔道长一起练习“八段锦”,仿佛是在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和灵动的身手。

这一天的行程丰富多彩,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拜祭了阳明先生,研读了心学经典,还了解了道教文化的礼仪和健身养性的方法。这些经历让我们对阳明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当我们踏上归途时,心中满是感慨。阳明先生的精神如同一股清泉,在我们心中流淌;道教文化的智慧如同一盏明灯,在我们前方照亮。我们深知,只有将阳明先生的思想和道教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光明。

知行合一.此心光明。这是阳明先生的教诲,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让阳明先生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放光芒。

纠正:经殷老师指点迷津,阳明先生是放弃了修道转而在儒家这条大道上有所收获。在此表示谢谢!























































回复 
正序看 倒序看 收藏它 发新帖
三尺枯枝
2025-05-08 14:35 绍兴
1楼
2025年5月游王守仁先生故里有感:

时维乙巳仲夏,郁蒸皋月;有感雾遏迷津,晷处重昏。法器蒙尘,道殇而显;四维疲敝,百业凋寥。遐思明之守仁,宋宗朱熹。匡世圣贤,自拯横流之弊;传习教化,故能业拥大千。应天仁治,提携震旦卓士;峻节兴运,羽振弥天之响。推崇神往,洞识幽明,欲思胜迹一游;沢求瑞瞻,有感必臻,圣贤智启晚莘;

追怀自远,胜地初临;炉峰多赞呗之茵,溪流有送迎之风。若夫见化有缘,珠润禹陵半壁;香炉福泽古越,光辉越王轩明。旷代圣贤,性丰远瞻;独超尘劫,继往开来;天资卓绝,秉性忠良,铮骨直柬,抗疏遭狱;明珠蒙尘,远贬龙场;沉浮几度,一夕顿悟,内致良知,守此明觉;程门立雪,绛帐传薪,冀通灵感,弘道在人;多谋善断,用兵如神,荡寇平乱,屡建功勋;文武双全,胸怀韬略,决胜千里,知行合一,传道授业,指引迷津,功高造物,仁泽化外,天人合契,百世先哲,八荒传颂,四海咸闻。

观夫在天成象,往昔凤集颖川;嘉猷迥发江南,今属龙伏山阴。至道不私,祖德悠传,瑞生越地;师爷凤阁,玉柄朝枢,祥临会暨。 先哲夙登真地,已振弥天之响;晚薪稽首寿茔,悬叹音容阻隔。熙晖徘徊,永绝璟颜之影;星斗曜彩,长照宝匣之碑。睹落日之苍茫,听松风之凄切,深痛追念,哀结寒溟,黄泉难至,惜阳明之永绝,孟婆有信,随凤箫而长往。。。。。。

时和岁阜,民熙物华,构天承珠,寿藏稽山,灵源降祥,礼度人伦,空余懿范,传世感怀。
回复内容:
首页
同城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