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绍兴越城区开展2025年无人机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一场“科技与火焰的较量”在永和大道与白富线交叉口上演。演练以高层建筑火灾救援为背景,通过多场景实战化科目,积极探索无人机在低空应急救援中的实战能力,展现了越城区建设“低空110”“低空119”“低空120”三位一体应急指挥体系的阶段性成果,为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先行区注入新动能。
本次演练模拟某厂区宿舍楼突发火情,现场火光冲天、浓烟弥漫,并伴随被困人员呼救声。接警后,无人机灭火编队、皋埠消防中队和陶堰街道专职消防队火速出警。无人机抵达现场后,首先利用挂载的破窗弹精准击碎玻璃,向被困人员投送呼吸器、防火服等救援物资。随后,其余挂载有泡沫喷射系统和干粉灭火弹的无人机也立即飞升至空中,对外立面及室内火源进行压制,配合地面消防力量快速扑灭火情。短短10分钟时间,火情被完全控制,被困人员安全获救。 此次演练展示无人机高空灭火救援六大功能,分别是无人机日常巡查、无人机火场侦察、无人机钢化玻璃破除、无人机发射物资弹、外立面与室内火无人机泡沫喷射、无人机抛投干粉灭火弹等科目。 当前高层建筑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传统救援手段在应对高层火灾、救援时存在诸多局限。“相较于传统消防灭火来说,无人机+消防反应较为迅速,且具有机动灵活、多任务协同的优势。”浙江华胤科技有限公司华东负责人史文亮介绍,此次使用的消防灭火无人机可爬升至120米高空,水泵流量达60L/S,泡沫喷射量达1800L/min,能深入传统设备难以企及的高层区域,为高层建筑与复杂地形救援提供新思路。演练中,应急、公安、消防、卫健、无人机编组等单位响应迅速、配合默契,形成“人机协同、多方联动”的高效模式。此次演练,通过无人机“侦察—决策—行动—反馈”闭环管理,验证了无人机与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深度融合的可行性,为构建低空应急救援体系积累了重要数据支持和实践经验。 2025年越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朝着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先行区”目标迈进,加快低空经济积厚成势,聚力发展“低空+治理”等一批全国一流的应用场景。 当前,越城区正加快无人机在消防、应急救援、卫生医疗等领域应用探索,计划在鉴水科技城区域打造一个低空“三警融合”平台,即“低空110”“低空119”“低空120”应急指挥中心,打造全省领先的“无人机+”多元勤务模式。“该平台已被纳入到全省‘1+3+N’低空救援应急场景体系当中,越城区是全省仅有的3个分中心之一。”越城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平台目前已在加速建设中,今后将实现空中全时段巡查,在发生应急突发事件后,相关部门能够第一时间响应、到达和处置。 据悉,建设完成后的指挥中心具备指挥决策、日常巡查、调度处置、运行保障等功能板块,可实现跨系统、跨领域、跨部门的数据融合,形成集应急指挥调度、数智融合交互、AI算法识别、数据管理、全域感知于一体。 一座“看得见、呼得应、救得快”的智慧之城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当班小布:季建明
资料:越城发布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编发https://mp.weixin.qq.com/s/En6CvIZvJtqJIvzjR4xVlg

